[发明专利]火车票实名制验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8554.2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0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史天运;史宏;康增建;沈海燕;王冰;吕晓军;刘硕研;王晓东;徐春婕;贺晓玲;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1/00 | 分类号: | G07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车票 实名制 验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车票实名制验票系统。
背景技术
购火车票难一直是困绕我国国民的一大难题,尽管铁路、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采取了大量措施,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该问题依旧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为此,铁道部出台了火车票实名制制度,推行了将乘车人身份信息打印与车票上的实名制火车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黄牛党猖獗的贩票行为,缓解了购票难的问题,但从中也显露出不少缺陷:
在进行验票过程中,机读与人工比对一并进行,增加了验票的工作量和操作难度;
完全依赖人工进行身份核实,检票效率低,容易造成旅客在检票口滞留;
除特定时期外,只能保证较低的抽检率,降低了实名制的实际应用效果;
不能有效防止黄牛党代人买票,送旅客进站检票的贩票行为发生;
不能有效防止旅客利用站台票出站的逃票行为发生。
针对铁路客运站的实名制检票系统,目前已有不少改进方案和方法提出,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46554.3,专利名称为“基于手掌静脉网络特征认证的实名制火车票检票系统”,该发明所公开的内容是“将手掌放在采集器上,在显示终端会看到清晰的手掌静脉图像;在控制终端输入指令利用系统算法将手掌静脉图像截取并进行处理,得到个体手掌静脉特征;使用注册软件将手掌静脉特征嵌入到符合国标的PDF417码打印于车票上;检票时,乘客将手掌放在采集器上,检票员使用扫描枪扫描车票二维条码,会得到检票通过,或是检票失败的提示音”。该方法虽能较好地完成实名制检票的任务,但仍需人工检票,且对目前车站的基础设施改造较大,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此外对黄牛党代人买票,送旅客进站检票的贩票行为以及旅客利用站台票出站的逃票行为均不能有效制止。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实名制火车票的验票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车票实名制验票系统,包括:
身份证读卡器,用于读取旅客二代身份证中的第一人脸图像;
车票读卡器,用于读取旅客的车票信息;
图像采集器,用于实时采集旅客的第二人脸图像;
通行控制器,连接身份证读卡器、车票读卡器和图像采集器,用于将满足进站要求,且同时通过人脸认证与车票身份验证的持票人的身份证号存入认证列表,并将所述认证列表下发到相应的出站自动检票机;
自动检票机,连接所述通行控制器,用于根据检票计划和所述认证列表检票。
其中,所述通行控制器包括:
信息采集控制模块,连接身份证读卡器、车票读卡器、图像采集器、认证接口模块、实名制认证模块、AFC检票接口模块和到发接口模块,用于控制并接收身份证读卡器、车票读卡器、图像采集器、到发接口模块、认证接口模块和AFC检票接口模块各自采集的信息;
实名制认证模块,用于将满足进站要求的持票人,通过人脸认证与车票身份验证的身份证号存入认证列表中;
到发接口模块,用于接收火车的到发信息,并将所述到发信息下发到信息采集控制模块;
AFC检票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检票计划,并将相应的认证列表和检票计划发送到自动检票机;
认证接口模块,用于将生成的出行旅客认证列表根据车次信息下发到相应车站,并接收其他车站发送到本站的出站旅客认证列表。
其中,所述实名制认证模块包括:
分类器建立模块,分别利用相同人不同年龄段的图像库和不同人的图像库中各自的两两人脸图像的特征差值构建可以表征同一人和不同人的人脸差空间,并基于所述人脸差空间构建可以区分相同人和不同人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
身份认证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提取多尺度、多方向的Gabor特征并构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的特征差,将所述特征差输入所述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以完成身份认证识别;
认证列表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包含身份证信息、车次信息及终到站信息的第一类认证列表和只包含身份证信息的第二类认证列表。
其中,还包括显示屏,连接所述通行控制器,用于显示所述第二人脸图像。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变速器的液压供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