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过共析钢中钛夹杂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8283.0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李小明;洪军;冯文圣;王国平;王光进;王金平;钱高伟;朱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5/36;C21C7/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共析钢 夹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过共析钢中钛夹杂物的方法,具体属于钢帘线用过共析钢中钛夹杂物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钢帘线用钢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包括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还包括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形性。不变形夹杂物在钢帘线用热轧盘条加工成钢帘线的拉拔及捻股过程中极易造成断丝,因而十分有害。钛夹杂物是一种不变形夹杂物,去除帘线钢中的钛夹杂物是生产帘线钢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困扰国内帘线钢生产企业的难题之一。
名称为《一种降低钢水钛夹杂物的方法》,专利号200810011559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在帘线钢生产精炼处理完成后,对钢包等待位进行底吹氩和钢包浇钢过程吹氩;钢包处于等待位时分二个阶段吹氩,氩气流量控制在0.3×10-3~4×10-3Nm3/min.t范围内;钢包浇钢过程进行吹氩,氩气最大流量1.5×10-3Nm3/min.t,吹氩流量变化根据钢包浇注重量按Y=(1.5×10-3~3×10-5.X)Nm3/min.t公式递减,利用等待位进行钢包底吹氩及采用钢包浇钢过程进行吹氩,进一步除去钢水钛及其它夹杂物,提高钢水纯净度,均匀钢中成分和温度,减少帘线钢中的钛夹杂物及其它脆性氧化物夹杂物的粒度的工艺方法,其满足帘线钢的生产工艺要求,提高帘线钢的拉拔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从该文献的说明书中可以看出,该文献主要是对炉外精炼后钢水的吹氩流量进行控制,达到去除帘线钢中的钛夹杂物及其它脆性氧化物夹杂物的粒度,未对钢水中的钛及氮含量提出明确控制要求。
有文献报道,钛夹杂物只能在凝固率大于98%的两相区或固相区生成,因此通过控制氩气流量只能去除钢水中的其它脆性氧化物夹杂物,不能对钛夹杂物进行有效控制。
名称为《一种降低帘线钢中钛夹杂的方法》,专利号201010017996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在电炉冶炼所用铁水比例不少于60%且未经过预处理,铁水中钛含量最高达700ppm的条件下,通过电炉冶炼造泡沫渣并流渣、换渣操作,控制终点钢水中C含量≤0.10%、O含量≥500ppm,出钢时严禁下渣,出钢和出钢后的增碳过程钢包底吹Ar为强搅拌,强搅拌后为软搅拌,精炼处理后为静搅等措施,使钢中钛含量≤8ppm,钛夹杂尺寸≤5μm,钛夹杂平均单位面积数量为0.01-0.2个,满足了帘线钢对钛夹杂物的控制要求”。从该文献的说明书中可以看出,该文献主要是控制钢水中钛的含量,未对钢水中氮的含量提出控制目标。
另有刊登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32(1):866-871的文献,该文献报道,其对高碳钢钛夹杂物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的钛夹杂物是在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当钛、氮较高时,钛夹杂物在凝固两相区析出,将钢中的钛降到30×10-6,氮降到50×10-6以下,钛夹杂物的析出温度将降到固相线以下,析出的尺寸细小。由于该文献的研究给出的钛、氮含量范围较宽,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可知钢水中钛、氮浓度积要求≤1500×10-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控制过钢帘线用共析钢中钛夹杂物的方法,在对钢中硫化物夹杂、氧化铝夹杂及硅酸盐夹杂进行稳定控制的前提下,降低过共析钢中的钛含量及氮含量,并满足钛、氮浓度积≤200×10-12的条件,可将钢中钛夹杂物尺寸稳定控制在≤4μm,钛夹杂物平均不超过0.04个/mm2,使钢帘线用钢冶炼合格率至少达到98%以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过共析钢中钛夹杂的方法,其工艺路线: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炉渣稠化→挡渣出钢→出钢合金化→炉外精炼→方坯连铸;
在上述工艺路线中,并对如下参数予以控制:
1)控制预处理后的铁水中Ti(wt%)≤0.06%;
2)控制转炉冶炼终点钢水中C(wt%)0.07~0.12%之间,O(wt%)在0.05~0.08%之间;
3) 在出钢前的3分钟之内按照2.5~5kg/吨钢加入熟石灰,并同时进行搅拌直至熟石灰加入结束,使炉渣稠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