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型海水名贵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8211.6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2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罗鹏;胡超群;张吕平;夏建军;钟鸣;江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黄培智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型 海水 名贵 鱼类 工厂 循环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生态型海水名贵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海水养殖带来的近海水体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恶化的水质反过来造成养殖动物抵抗力下降、病害频发。为了应对病害,药物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和滥用,由此造成的水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水质环境的恶化以及近年气候不稳定因素(如:气温骤变、台风、干旱等)的增加,都对传统的海水养殖模式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同时由于沿海地区的人口扩张,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也日趋紧张。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养殖模式受到冲击,迫切需要发展精确化控制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工厂化循环水养殖(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RAS)是当前最先进的形式,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成熟,这主要得益于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养殖许可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以高污染排放、大量耗水为特征的传统养殖模式不能生存。但是在中国情况相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和水产品质量为代价换取最低的养殖生产成本。尽管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研究,亦有成套的设备生产,但是一直无法大规模推广,究其主要的原因为:(1)设备复杂,成本高昂;(2)由于设备的复杂性,以及设计上的缺陷造成维护困难;(3)由于采用了较多的设备以及设计缺陷造成系统运转的电力成本过大。现有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另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尽管系统通过设备的处理保证了系统良好的水质,并大大减少了水的消耗,但养殖产生的废物、废水仍然以高度浓缩的形式排放,实质上并没有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因此,基于以上对现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不足的分析,迫切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加速发展具有较低的设备成本、系统运转能耗成本、对环境真正友好的生态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只有这样的养殖系统,才具有真正的可行性,能够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生态型海水名贵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除了养殖海水名贵鱼类外,还利用养殖产生的废物、废水生产经济藻类、贝类和海参,即属于高精度人工控制的现代化养殖系统,又属于生态型的养殖系统;对养殖产生的废水、废物进行最大化的资源利用,从而减少废物、废水的排放量;科学的系统设计减少能源消耗、设备成本,并提高系统的自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该系统将有效解决我国现有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存在的上述不足,实现先进性、实用性、低能耗性、环境友好性的良好统一。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生态型海水名贵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养殖池分设排水管及排污管两支管路,排水管一端伸入养殖池,其伸入端开有排水孔,养殖池中上层的主体水通过排水孔进入主体水循环处理系统,主体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循序贯通的初级过滤塔、蛋白分离器、一级生物滤塔、二级生物滤塔、三级生物滤塔、藻类处理池、紫外消毒器、调温池,并在藻类处理池与紫外消毒器之间引入用于注入新水的源水过滤池,新水及主体水经过调温池后,重新通至养殖池;
养殖池底层的污水及污物通过排污管进入污水污物循环处理系统,污水污物循环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循序贯通的弧形筛、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污水污物经过处理后的过滤水重新通至养殖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指纹识别系统
- 下一篇:轮内驱动电机的防水结构总成及其电动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