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与生态修复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7879.9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和;李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生态 修复 复合 人工 湿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废)水处理与生态修复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主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初期雨水与工业尾水的深度净化及受污染河、湖等地面水体的生态修复,属污(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由于具有投入少、运行成本低、运行简便、处理效果稳定等诸多特点,目前,已在多种污(废)水处理领域得到较广泛应用。但由于人工湿地系由模拟自然生态而来,至今仍带有若干自然、粗放的特点,特别是易堵塞、因溶解氧缺乏影响硝化与脱氮效果和除磷率每况愈下等,已成为制约人工湿地推广应用的重大障碍。
为此,本申请人已申请过5项中国发明专利(用于污水预处理的自然复氧/沉淀一体化装置ZL201010109840.3,防堵塞人工湿地进水分布器ZL200710022270.2,可更换填料人工湿地强化除磷脱氮槽ZL200610096747.7,人工湿地出水收集器ZL200710022269.X,一种用于稳定人工湿地进水的调压检查井,20121020424.9),以上几项技术公开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处理单元和设备,可以起到各自的技术效果。但是还没有一项技术能够将相关技术进行组合和优化,形成一个性能集成的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技术效果,最大限度地削减进入人工湿地污水的SS,提高其DO水平,通过人工湿地本体与强化除磷脱氮槽的多级串联运行,使在人工湿地中形成多个A/O过程,确保包括SS、COD、TN、NH4+-N、TP等各项污染物全面、稳定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污(废)水处理与生态修复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可稳定并增强人工湿地运行效果,解决人工湿地易堵塞、脱氮及除磷效果差的实际问题,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初期雨水与工业尾水的深度净化及受污染河、湖等地面水体的生态修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污(废)水处理与生态修复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压检查井、高负荷水解池、自然复氧/沉淀一体化装置、人工湿地;
所述调压检查井包括调压检查井井体,调压检查井井体的井壁上设置有进水管一、出水管一、溢流管,所述出水管一位于调压检查井井体的中部,进水管一和溢流管位于调压检查井井体的上部,且溢流管位置在进水管一之上,所述进水管一设有导流装置,所述溢流管上设有水位调节闸板,所述出水管一与高负荷水解池连接。
所述高负荷水解池包括进水管二、隔板、PVC底板、潜污泵、水位控制仪、排气孔、出水管二,所述进水管二与所述出水管一连接,高负荷水解池内设置有隔板,高负荷水解池的顶部设有排气孔,所述PVC底板安装在高负荷水解池内,PVC底板上安装有由水位控制仪控制的潜污泵,潜污泵与出水管二连接,出水管二连接至自然复氧/沉淀一体化装置;
所述自然复氧/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水射器、水蘑菇喷淋、多级交错层叠式波纹板、沉淀区、出水收集区、出水管三,所述水射器与所述出水管二连接,水射器后设有水蘑菇喷淋,水射器下方设有多级交错层叠式波纹板,多级交错层叠式波纹板下方设有沉淀区,沉淀区与出水收集区连通,出水收集区与出水管三连接,出水管三连接至人工湿地;
所述人工湿地包括人工湿地本体、防堵塞进水分布器、强化除磷脱氮槽、出水收集器;所述防堵塞进水分布器与所述出水管三连接,防堵塞进水分布器与人工湿地本体连接,人工湿地本体上设有强化除磷脱氮槽,人工湿地本体与出水收集器连接。
本发明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调压检查井、高负荷水解池、自然复氧/沉淀一体化装置及人工湿地四部分组成,人工湿地又包括人工湿地本体、防堵塞进水分布器、强化除磷脱氮槽及出水收集器等。所述调压检查井位于该系统的最前端,污水依次经调压检查井、高负荷水解池、自然复氧/沉淀一体化装置后进入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防堵塞进水分布器进行进水分布,经人工湿地本体及强化除磷脱氮槽处理后,通过出水收集器收集排放。
所述调压检查井用于排除多余流量污水,确保进入高负荷水解池及人工湿地的污水水位恒定,使人工湿地系统按设计负荷正常运行。
所述高负荷水解池用于将污水中难生物降解、大颗粒污染物水解转化为易生物降解、小颗粒污染物,降低SS,提高污(废)水的可生化性。
所述自然复氧/沉淀一体化装置既能对污水进行自然复氧,又可进行悬浮物沉降分离,在提高DO的同时,进一步降低SS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78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