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及其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6979.X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顾大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04H7/02 | 分类号: | E04H7/02;E04H7/18;E03B11/14;E02D31/00;B01D24/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金玺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地下水库 及其 建造 方法 | ||
1.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包括多个位于地下的水库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灌水管道和连接管道;
所述水库本体包括库底、坝体和水库填充物,所述水库填充物将由所述库底和所述坝体围成的半封闭区域填满;
所述回灌水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水库填充物中,上端伸出至地面以上;
多个所述水库本体之间由穿过所述坝体的所述连接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库填充物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块状岩石层、过滤层和第二块状岩石层;
所述第一块状岩石层和第二块状岩石层由块状的岩石堆积而成,所述过滤层包括活性炭和煤矸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水管道和水泵;
所述抽水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块状岩石层中,上端露出在地面以上并与所述水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水库本体分别位于地面下不同的高度处,多个所述水库本体之间由高到低依次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水库本体最大容积90%水位处的坝体而与所述水库填充物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的水流起始端外部覆盖过滤层。
7.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的建造方法,包括:
(a)选取距离水源和地面配套水利工程最近且底部岩层防渗系数最大的区域作为所述分布式地下水库的建造地点,以所述底部岩层作为库底;
(b)在所述库底上建造坝体,坝体外部用混凝土层加固;
(c)连接管道穿过所述坝体将各个所述水库本体连通,对由所述坝体和所述库底围成的半封闭区域用水库填充物进行回填,同时设置回灌水管道,使所述回灌水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水库填充物中,上端伸出至地面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库填充物包括第一块状岩石层、过滤层和第二块状岩石层;
在所述步骤(c)中,首先在所述库底铺设所述第二块状岩石层,随后在所述第二块状岩石层上部铺设所述过滤层,最后在所述过滤层上部铺设所述第一块状岩石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库填充物和地面之间设置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块状岩石层中,所述抽水管道的上端露出在地面以上并与一个水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水库本体位于地面下不同的高度处,多个所述水库本体之间由高到低依次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串联。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和步骤(c)中,在所述坝体的位于90%最大水库容积处开设管道过孔,所述连接管道通过所述管道过孔穿过所述坝体。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和步骤(b)之间,还包括对所述库底的防渗设计;
所述防渗设计包括:对底部岩层上涂布第一黑粘土层并压实;在所述第一黑粘土层上部铺设土工防渗布或土工防渗膜或混凝土层,并用第二黑黏土层压实。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建造坝体时,所述混凝土层采用的混凝土材料中添加有引气剂,含有按重量计33%的粉煤灰,并且混凝土材料的水胶比为0.5-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97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