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单核铜(I)配合物蓝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6949.9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6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林;曹兴付;何丽华;温和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F19/00;C07F1/08 |
代理公司: | 赣州凌云专利事务所 36116 | 代理人: | 曾上 |
地址: | 34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单核 配合 物蓝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新材料合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单核铜(I)配合物蓝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由于受到重原子效应和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影响,可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在内的所有能量,发光效率可大幅提高。目前,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主要集中于第五、六周期,特别是第VIII族过渡金属,钌、锇、铱和铂已占据目前研究的中心位置。但由于第五、六周期的过渡金属(除第一、二副族的少数几种金属外)在地壳中含量稀少,开采困难,因此这类贵金属发光配合物的使用成本较高,而且在大规模应用后可能带来原材料来源紧张的问题。此外,这类重金属配合物通常都有毒性,尤其是钌、锇、铼等金属配合物,因而,这类材料的大规模应用还会带来环境污染以及给生产及使用者带来直接伤害。高使用成本和对环境不友好等不足使得它们的大规模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因此科学家们期待在第五、六周期过渡金属元素之外能够找寻到其它可替代的金属元素。
相较于第五、六周期的贵金属,第四周期中的金属铜资源丰富、廉价易得,而且对环境友好。此外,铜(I)配合物是第四周期过渡金属配合物中具有室温可见磷光发射的配合物,发光峰位变化可从紫外变化到近红外,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发光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和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使得铜(I)发光配合物在发光器件、光学传感器、非线性光学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文献中报道的铜(I)发光配合物主要有[Cu(N^N)2]+和[Cu(N^N)(P^P)]+两大类,然而后者通常具有更好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应用含有1,2,4-三氮唑的吡啶类螯合配体,有机膦配体作为辅助配体,设计合成一价铜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目前尚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单核铜(I)配合物蓝光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单核铜(I)配合物蓝光材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单核铜(I)配合物蓝光材料,即:高氯酸根·5-叔丁基-3-[2-吡啶基]-1,2,4-三氮唑·二[三苯基膦]合铜[I]配合物,其分子式:C47H44ClCuN4O4P2,分子量:889.82,
分子结构为:
制备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单核铜(I)配合物蓝光材料的方法之一:
在氮气保护下,摩尔比为1∶1.05的[Cu(MeCN)2(PPh3)2](ClO4)和5-叔丁基-3-[2-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简称bptzH]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常温搅拌反应4-6小时,后在旋转蒸发仪上将溶剂蒸干,用体积比为1∶6的二氯甲烷-石油醚混合溶剂进行重结晶,过滤重结晶得到的晶态产物,并用乙醚洗涤3-4次,真空干燥后得到固态淡黄色产物。
制备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单核铜(I)配合物蓝光材料的方法之二:
在氮气氛下,摩尔比为1∶2.5∶1.05的[Cu(MeCN)4](ClO4)、三苯基膦[简称PPh3]、5-叔丁基-3-[2-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常温搅拌反应4-6小时,后在旋转蒸发仪上将溶剂蒸干,用体积比为1∶6的二氯甲烷-石油醚混合溶剂进行重结晶,过滤重结晶得到的晶态产物,并用乙醚洗涤3-4次,真空干燥后得到固态淡黄色产物。
制备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单核铜(I)配合物蓝光材料的方法之三:
在氮气氛下,摩尔比为1∶3.5∶1.05的六水高氯酸铜[Cu(ClO4)2·6H2O]、三苯基膦、5-叔丁基-3-[2-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常温搅拌反应4-6小时,后在旋转蒸发仪上将溶剂蒸干,用体积比为1∶6的二氯甲烷-石油醚混合溶剂进行重结晶,过滤重结晶得到的晶态产物,并用乙醚洗涤3-4次,真空干燥后得到固态淡黄色产物。
制备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单核铜(I)配合物蓝光材料的方法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9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