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肠道蛔虫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6302.6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2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梅桉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平县润发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33/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李剑 |
地址: | 556104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肠道 蛔虫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道蛔虫的中药,属于传统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疗肠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病,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的一种疾病,一般由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引起,在我国不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其症状表现为:肚脐周围有阵发性痛痛,无明显压痛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我国作为传统中医药大国,在治疗上述疗肠道蛔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传统中医公开了多种配方,治疗肠道蛔虫的中药配方均各不相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但医生们仍然在开发新的药物,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肠道蛔虫的中药。
本发明是基于祖传秘方,参考发明人多年的行医实践及治疗经验,配制出来的中药配方,每付药由以下质量配比的药材组成:乌梅30克 花椒30克 干姜5克 细辛5克;
将上述中药放于煎药器具中,加生活饮用水800—1000毫升,煎熬20—30分钟,去渣,一日二次,成人每次200毫升,儿童减半,孕妇禁服,服药期间禁油腻食品。
本发明中药药理如下:
乌梅(拉丁名,Mume Fructus)性味,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花椒(拉丁名,Pericarpium Zanthoxyli):味辛,性热,能开胃,温中,止痛,驱虫。
干姜(拉丁名,Zingiber officinale (Willd.) Rosc.):药性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细辛(拉丁名,Asarum sieboldii Miq):归经,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味辛,性温;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本中药对疗肠道蛔虫疗效果好,一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的治愈率为81%,二个疗程可治愈,有效率85%,该药易配制,成本低,特别适于广大农村。
具体实施方式
取乌梅30克 花椒30克 干姜5克 细辛5克,洗净,将上述3味中药放于煎药器具中,加生活饮用水1000毫升煎熬20—30分钟,去渣,冷却至温热可服用。
典型病例:
1刘某,女12岁,学生,经常腹部疼痛,诊断为蛔虫病,服用一个疗程后,第二天排出蛔虫,腹部疼痛消除。
2成某,男11岁,学生,经常腹部疼痛,诊断为蛔虫病,服用一个疗程后,第二天排出蛔虫,治愈。
3王某,女26岁,乡镇干部,经常腹部疼痛,诊断为蛔虫病,服用一个疗程后,第二天排出蛔虫,腹部疼痛未彻底消除,服用两个疗程后,第三天还排出蛔虫,第四天未排出蛔虫,腹部疼痛消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平县润发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经黄平县润发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