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gG1型抗人β2糖蛋白I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6004.7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6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许国莹;胥亚;严金川;穆原;王婷;夏龙飞;解鸿翔;刘敬敬;张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18 | 分类号: | C07K16/18;C12N5/20;G01N33/577;G01N33/543;C12R1/91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gg1 型抗人 sub 糖蛋白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体制备技术范畴,用于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领域,具体涉及抗人β2糖蛋白I(β2GPI)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
背景说明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以病人体内出现高滴度抗磷脂抗体(APL)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单独发病,也可与其他自身免疫病伴发,尤其是SLE。它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多器官缺血及习惯性流产。APL是一组直接针对负电荷磷脂和蛋白辅助因子的非均一性的循环性自身抗体,主要包括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研究发现,APL主要识别磷脂结合蛋白,而不是磷脂本身,其中,最重要的磷脂结合蛋白是β2糖蛋白I(β2GPI),其与相应抗体(抗β2GPI)形成复合物,在APS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05年悉尼举行的国际血栓止血学会(ISTH)会议首次增补抗β2GPI抗体阳性作为APS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
抗β2GPI/β2GPI复合物可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分泌并释放细胞粘附分子、炎性因子、TF等,并可刺激血液单核细胞表达TF。TF为贯穿于细胞膜的单链糖蛋白,是凝血因子Ⅶ/VIIa的受体,TF/VIIa以复合物的形式激活凝血因子Ⅸ、Ⅹ,从而引发血液凝固。因此,抗β2GPI/β2GPI复合物诱导细胞表达TF是APS血栓形成的重要机理,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亟待探讨。本实验室主要从事β2GPI及其抗体刺激单核细胞的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而阐明抗β2GPI/β2GPI在APS血栓形成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在研究中需要使用大量β2GPI及抗β2GPI,但是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抗β2GPI销售,国外此抗体销售价格过高,且购买周期长,制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制备抗β2GPI单克隆抗体将大大节约研究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国内外不同文献报道的正常人血浆中β2GPI的水平稍有差别:有200±35m g/L、150~300m g/L、50~150mgL等,文献报道结果不一有很大的原因在于所用检测方法不同,有的是用ELISA检测,还有的用放射免疫法、免疫电泳等。要想得到统一的结果那么首先得统一检测方法。目前国内还没有检测β2GPI的试剂盒,因此本发明中抗β2GPI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β2GPI试剂盒的制备奠定了一定基础,以便为国内提供了一个统一检测β2GPI的方法。新近有文献报道,APS患者体内总的β2GPI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者, 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PS患者体内β2GPI含量升高,其血栓形成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说明β2GPI的水平与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很大的相关性。据还有些文献报道,β2GPI与许多疾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疾病β2GPI可表现出不同变化,如在肝硬化患者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体内β2GPI降低,有家族聚集倾向的脑卒中患者β2GPI血清水平的增高,但具体机制不详。综上,本发明所述试剂盒不仅可用于APS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而且可以用于中国人群β2GPI水平的普查以及方便研究其与其它疾病之间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