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在制备抗耐药菌的药物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5347.1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罗晓星;薛小燕;孟静茹;周颖;侯征;陈晓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85 | 分类号: | A61K31/785;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6 | 代理人: | 常玉明;张兰海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 树枝 大分子 制备 耐药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新用途,特别涉及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在制备抗耐药菌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各种细菌耐药在全世界范围的蔓延愈演愈烈,许多原本可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正在成为难以治愈的疾病。耐药细菌的感染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感染并发症增多,耐药致病菌感染所致疾病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当前细菌耐药已呈现出向多药耐药发展的趋势,一些细菌已经演变为难以控制的“超级细菌”。
目前,主要有三大类耐药菌株威胁着人类。第一类是最常见的包括MRSA和耐万古霉素的VRSA。第二类是多药耐药(MDR)革兰氏阴性菌,这类细菌几乎可抵抗目前可用的所有抗生素种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等。而且,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新抗生素研发更加困难,因为其外在的细胞壁可以阻挡大多数的药物,而其强大的外排能力又可将多余药物排出细胞。第三类则是多药耐药和广泛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和XDR-TB)。这类耐药结核杆菌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威胁。MDR-TB的治疗需要长达2年的治疗疗程,且伴随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XDR-TB的治疗则更为困难,且致死率很高。更为严峻的是能够抵抗所有抗生素的全耐药细菌(pan resistant bacteria)已经出现,一旦人类感染这类细菌,可能会面临无药可治的境地。面对多重耐药细菌日趋增多和迅速蔓延,以及感染后致死率继续攀高的严峻形势,如何有效控制多重耐药细菌感染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寻找和研制有效控制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新策略和新药物,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当务之急的研究目标。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最经典的药物,然而几乎所有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时都会不可避免地诱导细菌耐药。近半个世纪以来,抗生素研发策略仍局限于传统抗生素结构改造和修饰,新抗生素用于临床后细菌又会很快产生耐药,故新型抗生素的研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细菌耐药问题。而且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新抗生素研发的速度,临床有效的抗菌药物日趋减少。为了有效对抗日益严重的耐药细菌,必须突破传统思路,寻找具有新型结构且不诱导耐药的抗菌药物。
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 PAMAM)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纳米级大分子化合物,由于具有单分散性、内部空腔及表面丰富的可修饰基团等独特结构优势,PAMAM在生物医药领域,如基因药物载体、助溶剂、高效催化剂及纳米材料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和研究。PAMAM-NH2合成方法成熟,目前市售有G1.0-G10.0等数十种,随着代数的增加,PAMAM纳米尺寸、末端氨基数目、形状和结构特征也会随之变化。
由于PAMAM-NH2的种类繁多,耐药菌的种类更是变化多样,究竟哪一种PAMAM-NH2具有显著的抗耐药菌活性?是否诱导细菌耐药?以及特定的PAMAM-NH2对哪些种类的耐药菌有活性?这些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没有报道过。因此,针对PAMAM-NH2的抗菌活性研究对于新药开发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大量试验对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PAMAM-NH2)进行体外活性研究,提供一种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在制备抗耐药菌的药物中的新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5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