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4149.3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生;张兴福;鲁宏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3/648;H01R12/51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王骝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PCB板热插拔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通信、工业、仪器与医疗市场,电源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供给回路中关键的部分之一,是电源电路互连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器件。随着电子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移动通讯设备和军用电子设备正在朝小型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应用环境要求又极为苛刻,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而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的接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要求连接器向小型化和高电压和高可靠性方向不断发展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简单的缩小连接器的体积以及它的外形尺寸,其连接器整体耐电压的性能就会下降。
目前,在电源电路互连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电源连接器,其尾端一般都采用焊接到板和通孔回流焊中使用 PCB 连接器的方式进行连接。随着电子产品集成度的提高,为了在 PCB 板上安装其它部件而提供更多的安装空间,要求电子设备使用的元器件具有更小的封装尺寸。由于,现有技术的电源连接器体积较大,耐电压的性能差,不能满足电子设备在较小空间操作和高电压场合的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电源连接器,采用通孔回流焊取放的直角PCB端接结构,实现较小的封装尺寸和先通后断功能,电源触点的载流能力高达 24 A,具有结构简单,低成本,从机架到 PCB 板全接地,尤其适合PCB板热插拔的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电源插件、信号插件、绝缘体和端接壳体,其特点是所述电源插件由连接触头与连接尾端插接而成的电连接件,所述连接尾端为“L”形,其一端设有定位平面和固持圆柱孔;所述连接触头一端设有导入斜面和固持圆柱面;所述信号插件为“L”形电连接件;所述绝缘体为设有信号定位容腔、电源定位孔、连接片容腔和取放平面的接插件座;所述连接片容腔上设有“L”形连接片;所述电源定位孔和信号定位容腔分别卡接固定电源插件和信号插件;所述绝缘体与端接壳体套装;所述连接片一端由铆接卡爪与绝缘体翻铆连接,其另一端由铆装螺母与绝缘体和端接壳体翻铆连接;所述端接壳体内电源插件的端接高度低于信号插件的端接高度。
所述固持圆柱孔端口设有导入坡口。
所述连接尾端为铜合金镀覆锡。
所述连接触头为铜合金镀覆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先通后断”和热插拔的功能,从机架到 PCB 板完全接地,确保电子设备的电源供给回路安全,结构简单,封装尺寸小,低成本,实现焊接到板和通孔回流焊取放,尤其适合PCB板热插拔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触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尾端结构示意图;
图4~图5为绝缘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安装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参阅附图1,本发明由电源插件1、信号插件2、绝缘体3和端接壳体4组成,所述电源插件1由连接触头11与连接尾端12插接而成的“L”形电连接件,所述信号插件2为“L”形电连接件;所述绝缘体3为设有信号定位容腔32、电源定位孔33、连接片容腔35和取放平面36的接插件座;所述连接片容腔35上设有“L”形连接片5;所述电源定位孔33和信号定位容腔32分别卡接固定电源插件1和信号插件2;所述绝缘体3与端接壳体4套装;所述连接片5一端由铆接卡爪7与绝缘体3翻铆连接,其另一端由铆装螺母6与绝缘体3和端接壳体4翻铆连接;所述端接壳体4内电源插件1的端接高度低于信号插件2的端接高度。
参阅附图2,所述连接触头11一端设有导入斜面113和固持圆柱面112,连接触头11采用铜合金镀覆金工艺制作。
参阅附图3,所述连接尾端12为“L”形,其一端设有定位平面123和固持圆柱孔 122,其固持圆柱孔孔122端口设有导入坡口121,连接尾端12采用铜合金镀覆锡工艺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41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