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工业尾气中噻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3857.5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3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谦;宁平;刘巍;邱娟;陈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02;B01D53/48;B01J23/83;B01J23/75;B01J2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工业 尾气 噻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工业尾气中噻吩的净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噻吩(C4H4S)一种杂环化合物,也是一种硫醚,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臭味、能催泪的液体。噻吩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高热能会引起爆炸反应,其蒸气会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人体兴奋痉挛,对造血系统亦有毒性作用。噻吩天然存在于石油页岩油中,含量高达数个百分点并且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都是稳定存在的,并且都具有芳香性,因此难以脱出。噻吩不仅能腐蚀设备而且燃烧产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针对它的主要脱除方法是加氢精制法脱硫与吸附脱硫,然而噻吩的干法脱硫还没有被研究。
中国申请CN101890329A公开了一种污水中噻吩吸附剂,其吸附剂为一种层状双羟基符合金属氧化物(ZnAl-CO3-LDH)及其改性的产物(SDS-ZnAl-LDH),该方法对于污水中的噻吩去除率可达到74%。公开号为CN101717323A公开焦化苯脱除页岩油中噻吩的技术,用卤族元素氯和溴与噻吩反应生成高沸点的化合物,经过中和、蒸馏可以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纯苯,具体脱除步骤为将粗馏后的粗苯中加入氯或者溴使之反应,将反应器温度控制在35℃,反应1.5小时,用稀碱中和,精馏收集苯馏份,噻吩含量小于100ppm。石油学报第27卷第四期刊出的文章10018719(2011)04060105中唐晓东,郭晓霞等利用HCHO-H2SO4缩合-萃取脱除汽油中得噻吩硫化物,其利用噻吩在酸性条件下与HCHO反应生成缩合物,在H2SO4存在的条件下,与噻吩类化合物发生反应,然后H2SO4将噻吩缩合物抽提至水相,从而达到脱硫目的。当用HCHO-H2SO4占汽油体积分数的百分之四十时,脱硫率达到了60.37%。
目前的方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技术难点:(1)以上方法都只涉及与液态噻吩的去除,并没有涉及到工业尾气中噻吩的脱除;(2)以上方法催化剂的再生情况并未说明,若催化剂无法再生或再生性能较低,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和增加成本;(3)湿法脱除噻吩对装置要求高,操作费用昂贵,一般都要求在高温高压,有的需要氢源,成本非常大;(4)工业气体当中通常含有复杂的有毒有害气体杂质,对噻吩的深度净化产生干扰和影响;(5)在净化系统中,氧含量过高会导致系统不安全。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改性活性炭在特殊氧含量中吸附工业废气中噻吩的方法,为我国尾气净化提出一条可行性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工业尾气中噻吩的方法,这是一种改性活性炭在特殊氧含量中吸附工业废气中噻吩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催化剂制备:用70℃去离子水洗涤活性炭灰尘后,将活性炭按固液比1:5-10放入0.05-0.2mol/L的过渡金属醋酸盐改性液中浸渍老化24-36h,过滤后用蒸馏水洗涤3-5次,在90-120℃下干燥12-24h,然后通入氮气,在绝氧条件、200-500℃下焙烧6-10h,得到预制活性炭;待预制活性炭冷却至室温后按照固液比为1:3-5放入可溶性镧盐或/和可溶性锆盐溶液中浸渍老化12-16h,过滤后用蒸馏水洗涤3-5次,得到的活性炭再在绝氧条件下、300-500℃下焙烧6-10h,即得到净化所用的催化剂,其中镧盐和锆盐与过渡金属醋酸盐摩尔比为0.2-0.5:10,可溶性镧盐和可溶性锆盐混合使用时按任意摩尔比混合。
2、净化工艺流程
(1)在固定床加入制备好的催化剂;
(2)检查气路的连通性,用高纯氮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加热固定反应床反应器,在20-100℃下将含有噻吩的混合气体通入固定反应器中,空速为1600-1800h-1,并补充氧气进行吸附净化,待净化工业尾气中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2-2%,处理后尾气即为净化后尾气;
(4)气体净化后用微量磷硫分析仪检测噻吩气体浓度。
3、催化剂再生工艺流程
将失去活性的催化剂用水蒸气洗涤2-6小时,然后在100-150℃的温度下干燥12小时,即得再生后的催化剂,循环用于净化工业尾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38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接口无叶风扇
- 下一篇:浮子推动式波浪能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