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生物酶处理Lyocell竹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3854.1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明;沈勇;张惠芳;佴智渊;施舒雯;叶凤英;李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6/00 | 分类号: | D06M16/0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物酶 处理 lyocell 竹纤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化技术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生物酶处理Lyocell竹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浆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混纺性强,制品悬垂感好,穿着舒适凉爽,尤其是其独特的天然抗菌功能,可在服装面料、非织造布、床上用品、卫生用品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利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竹浆纤维基本上都是以竹浆代替棉浆生产的粘胶纤维。由于粘胶竹浆纤维采用传统粘胶生产工艺,在保持粘胶纤维优良性能的同时,也存在与普通粘胶纤维一样的缺点,如湿强度不够,下水发硬,织品易变形,对环境影响较大等。上海里奥纤维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用溶剂纺丝工艺,成功开发了以竹浆为原料的Lyocell竹浆纤维,生产出的Lyocell竹浆纤维在服用性能上大大优于普通的粘胶型竹浆纤维,其单纤维强力已接近涤纶,其湿态模量是普通粘胶竹浆纤维无法比拟的。与传统纤维素纤维的生产工艺相比,Lyocell竹浆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不涉及任何化学反应,仅使用无毒的NMMO作为溶剂,因此对环境无污染。目前,随着Lyocell竹纤维应用的日益广泛,特别是Lyocell竹纤维/棉纤维混纺产品在竹纤维制品中的比例增大,引起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
虽然Lyocell竹纤维具有上述的优点,但与其它竹纤维一样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耐酸、耐碱性较差,由于竹纤维中纤维素分子对酸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下酸对纤维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此外由于竹纤维多孔隙的结构,又使其在碱中的膨润和溶解作用较为强烈,因而竹浆纤维对酸碱的耐受能力均较低。同时,Lyocell竹纤维属于Lyocell纤维类型,由取向度很高的纤维素分子的集合体微原纤维,以及这些集合体的原纤维构成。若Lyocell纤维的回潮率为10%左右,则相邻的原纤维与原纤维之间是以氢键等微弱的结合状态相联结的。但是在润湿状态下,原纤维与原纤维之间的结合被切断。Lyceell纤维在润湿状态时,与纤维轴相垂直的方向的强度变得非常小。在这种状态下,若加以机械性摩擦处理,容易发生原纤化现象。而过度原纤化会使Lyceell竹纤维的染色性受到很大影响,且会造成染色不匀和色光差等缺点。
由于Lyocell竹纤维属于生态型纤维,若采用传统的碱煮前处理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用大量的水和化学物质,能源消耗大,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易损伤竹纤维,其材料的特性也会受到一定的破坏。
利用生物酶对竹纤维进行前处理,可分解竹纤维中的非纤维素部分杂质,降低初始模量,提高弹性,并对纤维损伤小,低碳环保,且可提升竹纤维的使用性能。根据这一原理,本发明结合Lyocell竹纤维性能特点,采用复合生物酶的协同效应对Lyocell竹纤维进行前处理,不仅可去除Lyocell竹纤维中的杂质,还可改善其原纤化现象,提高Lyocell竹纤维染色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去除杂质、改善原纤化现象、提高染色性能的复合生物酶处理Lyocell竹纤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复合生物酶处理Lyocell竹纤维的方法,采用中性淀粉酶、精练酶或中性纤维素酶的混合物作为复合生物酶对Lyocell竹纤维织物进行退浆处理,提高Lyocell竹纤维吸水性和染色性,改善其原纤化现象,使织物上染率提高并有较好的色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中性淀粉酶与中性纤维素酶按重量比2∶1混合或精练酶与中性纤维素酶按重量比1∶2混合作为复合生物酶;
(2)以水为溶剂,加入复合生物酶、促进复合生物酶活化的活化剂、协同酶退浆的渗透剂或润湿剂,控制浴比为1∶50~60,混合得到退浆浆液
(3)控制退浆温度为50℃~65℃,将Lyocell竹纤维置于退浆浆液中,退浆处理为1~1.5小时,即完成对Lyocell竹纤维的处理。
所述的复合生物酶采用以下方法配制:
(1)配制中性淀粉酶及中性纤维素酶,浓度范围分别为3g/L~5g/L、2g/L~4g/L ;
(2)将中性淀粉酶及中性纤维素酶按重量比为2∶1混合在水中,控制温度为30℃~50℃进行复配,控制pH在6.5~7.5之间,搅拌20~30min,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至溶液透明为止。
所述的复合生物酶采用以下方法配制:
(1)配制精练酶及中性纤维素酶,浓度范围分别为1g/L~3g/L、2g/L~4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3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