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阿奇霉素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52810.7 | 申请日: | 2012-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5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玲;李俊霞;程永科;白艳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7052;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杨海霞 |
| 地址: | 462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霉素 口服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奇霉素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疾病仍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大敌。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其卓越的临床疗效已为人们所公认,但红霉素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耐胃酸、胃肠道刺激性、每日需多次服药、对嗜血杆菌等某些菌株抗菌作用微弱等。阿奇霉素也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对衣原体的活性与红霉素相似,抗菌作用机制也与红霉素相似,主要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结合,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合成。它是一种高效、长效、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阿奇霉素可用于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敏感细菌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链球菌及流感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衣原体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由于阿奇霉素较安全,适应症广泛,因而临床应用很多,需求量大。
目前市场上口服的阿奇霉素制剂主要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和凝胶制剂等,其中片剂和胶囊剂吞咽困难,不适于儿童及一些老年人服用;颗粒剂和凝胶制剂服用量大且辅料较多。因此,目前急需开发一种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短、不良反应少且服用方便的阿奇霉素新剂型,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且疗效短、不良反应少和应用方便的阿奇霉素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因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阿奇霉素口服液,每1000ml口服液中含有下述配比的原料:阿奇霉素10-30g、助溶剂20-40g,防腐剂1-3g,矫味剂100-500g,余量为纯化水。其中,阿奇霉素为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阿奇霉素。
具体的,所述的助溶剂优选为磷酸二氢钠。
所述的防腐剂可以是苯甲酸、山梨酸、甲酸、丙酸或其盐类(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以及尼泊金类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苯甲酸钠、苯甲酸和尼泊金类。
所述的矫味剂可以是蔗糖、乳糖和其他糖类,以及多元醇(如山梨醇、甘油等)、枸橼酸、糖精钠、阿司帕坦、甜蜜素和甜菊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为蔗糖、枸橼酸、糖精钠、阿司帕坦和甜菊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阿奇霉素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阿奇霉素、助溶剂和防腐剂溶于适量纯化水中,备用;
2)将矫味剂溶于适量纯化水中,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溶液,再加入余量的纯化水,混匀,过滤,灌装于25ml塑料瓶中,贴签包装即得。
用法用量:口服,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
成人用量:1)沙眼衣原体或敏感淋病奈瑟菌所致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1.0g;2)对其他感染的治疗:第1日,0.5g顿服,第2~5日,一日0.25g顿服;或一日0.5g顿服,连服3日。
小儿用量:1)治疗中耳炎、肺炎,第1日,按体重10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第2~5日,每日按体重5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25g)或按如下方法给药:体重15~25(kg),首日0.2g顿服,第2~5日0.1g顿服;体重26~35(kg),首日0.3g顿服,第2~5日0.15g顿服;体重36~45(kg),首日0.4g顿服,第2~5日0.2g顿服。2)治疗小儿咽炎、扁桃体炎,一日按体重12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 5g),连用5日。
本发明所述口服液为微黄色澄清的微粘液体,味甜、微苦,主成分为阿奇霉素,具备阿奇霉素的临床适应症状,主要适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28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