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节能自动旋转式电源刀开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2124.X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9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周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炳生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信***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节能 自动 旋转 电源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开关,尤其是涉及一种家用节能自动旋转式电源刀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份电器,特别是电视机与电脑都设有待机功能,并需要辅助设备配合工作,如:电视机有机顶盒,电脑有调制解调器、路由器、音响等,这些电器处在待机状态时,有着一定的功率消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消耗从个人来说数值较小,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电脑与一部分液晶电视未安设机械控制的电源开关,要彻底断电就须拔去插头或另安装开关,加上辅助设备在内,使用操作会带来一定的麻烦。由于待机带来的电能浪费对个人来说,经济承受量很小,停用时很多人为简便而选择待机功能使用,但从国家总体来看,这种长期待机造成的电能浪费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雷雨季节里,这些电器在待机过程中,又无人在现场,极有可能出现因电网或电网附近遭到强雷袭击时强大的感应电压将电器击坏的现象;再则,还有可能因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使得线路老化引起短路而造成火灾,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节能自动旋转式电源刀开关装置,它能跟踪负荷的有无和大小变化,在使用功能选定后,自动进行电源的通断控制;在选择无负荷断电功能或选择小负荷断电功能时,它都能将停用的电器切离电网,以提高安全因数和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家用节能自动旋转式电源刀开关装置,特征是:由主机盒和遥控接收盒组成,在主机盒顶面板上设有电源输出插座、工作状态指示灯、通断文字指示窗和拨档开关,在主机盒后面板上设有遥控接收盒插座,在遥控接收盒顶面板上设有按钮开关和遥控电源开关,在遥控接收盒前面板上设有红外线遥控接收器,遥控接收盒上的遥控接收盒插头能插入到遥控接收盒插座中,将主机盒和遥控接收盒连为一体;在主机盒内设有电池、电动机、机械传动机构和主机盒电路板,在主机盒电路板上设有电池控制电路、维持供电检测电路、关断检测电路和电源工作指示电路,在遥控接收盒内的遥控接收盒电路板上设有红外线遥控电路。它能跟踪负荷的大小和有无来自动切断负荷,使其脱离电网,并能使电器自动转为零耗电的待机状态。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控制宽带信号或闭路电视信号的辅助开关。
本发明是在普通刀开关基础上设计了红外线遥控电路、维持供电检测电路、关断检测电路、电池控制电路和机械传动机构,它能跟踪负荷的大小和有无来自动切断负荷,使其脱离电网,使用十分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电器自动转为零耗电的待机状态,解决了待机浪费资源的问题。同时,它还简化了对电器使用的操作,也提高了各种安全因素。
本发明可以在主机进入待机后,能将整套电器的待机状态自动转换成断电状态,避免了长期待机造成的电能浪费,可节约大量的资源,也提高了电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在雷雨季节里,无人在现场时,由于本发明将电器切离了电网,以提高安全因数和达到节能的目的,从而避免了电网或电网附近遭到强雷袭击时强大的感应电压、将电器击坏的现象,也可防止无人居住的仓库因线路老化等引起的短路而造成的火灾,同时还可避免因幼儿误玩插座而酿成的触电事故。
本发明还具有设计简单、合理、使用广泛、安全可靠的优点,是一种新型的电源开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机盒的外型后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遥控接收盒的外型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机械传动机构接通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动刀架转轴的上部分);
图5为机械传动机构断开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动刀架转轴的上部分);
图6为动刀架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 7为动刀架转轴的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 8为动刀架转轴控制辅助开关、限位开关的第一张示意图,辅助开关闭合,限位开关拨开;
图 9为动刀架转轴控制辅助开关、限位开关的第二张示意图,辅助开关拨开,限位开关闭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炳生,未经周炳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21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