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腹部手术后遗肠粘连肠梗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1973.3 | 申请日: | 201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7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廖天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天源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560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腹部 术后 肠粘连 肠梗阻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腹部手术后遗肠粘连及肠道梗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医药领域,疑难病范畴。
二、背景技术
本发明是针对多种腹部手术如:肝、胆、脾、胰、胃、肠、阑尾、膀胱、妇女子宫、附件、剖腹产等术后,损伤肠系膜、脉络、神经、血管,或破坏了肠道盘旋排列的原状态,导致肠道功能受损紊乱,且造成损伤部位瘀血、充血、水肿、坏死、炎症、粘连、瘢痕增生等病理状态,而出现腹胀、腹痛、肠鸣、大便不畅、嗳气、矢气减少、或二、三日不排便;甚则出现胃肠痉挛,收引,腹内包块,气窜胸腹,剧烈腹痛,呕吐,不能排出粪便,无矢气,水米不进等肠道梗阻严重症状,病情反复发作,危及生命;符合手术条件者可考虑再次手术清除粘连或梗阻病灶;有的患者经手术清除粘连、梗阻病灶后,又再度出现粘连、梗阻,长期病痛折磨身体极度衰弱,再不能承受手术治疗。有些患者因脏腑各种疾病,经历多次腹部手术,创伤隐患极易造成肠粘连及肠梗阻疾患。
本病的另一原因是:术后元气大伤,脾胃肠功能虚衰,运化无力,气机不畅,腑气不通,或因受寒、湿浊,瘀血,饮食失节,心情不畅,气机郁阻,升降失常,导致粘连、梗阻,积聚成瘕,酿成慢性顽疾,多年不愈,痛苦非常。
吾曾治疗此病患者100余例,有30多例是经再次剖腹而未能根治粘连、梗阻患者,采用本方治疗后痊愈康复。为拯救更多的患者,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深入研究本病的病因病机,精化配方而完成本发明。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经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类似的纯中药制剂。本发明对其它原因引起的肠粘连、肠梗阻亦具有显著疗效。
三、发明内容
1、本发明药物及其重量配比是:
红参10-50份、黄芪15-60份、桂枝10-40份、干姜10-30份、白芍10-50份、当归10-40份、川芎10-40份、三棱10-30份、莪术10-30份、大黄10-40份、枳实10-30份、厚朴10-30份、乌药10-30份、甘草10-30份。
2、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是:
红参15-50份、黄芪20-60份、桂枝15-40份、干姜10-30份、白芍15-50份、当归15-40份、川芎10-40份、三棱15-30份、莪术15-30份、大黄10-30份、枳实10-30份、厚朴10-30份、乌药10-30份、甘草10-30份。
3、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红参30份、黄芪50份、桂枝20份、干姜20份、白芍30份、当归30份、川芎30份、三棱20份、莪术20份、大黄30份、枳实20份、厚朴20份、乌药20份、甘草20份。
4、本发明配方方解:
本发明采用红参、黄芪补气固正;桂枝、干姜温中散寒通络;当归、川芎、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积;根据六腑以通为补的治疗原则,采用大黄、枳实、乌药行气通腑,清除瘀血、积滞;白芍、甘草解痉,缓急止痛,全方扶正祛邪,配伍严谨,疗效确切。
5、本发明配方药物主要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天源,未经廖天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组水蛭素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腰痛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