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1674.X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6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杜永霞;李兆祥;王晓飞;高莹;安宁;刘鹏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祥县嘉冠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C11B1/00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102 | 代理人: | 迟元香 |
地址: | 272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基因 豆油 制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
背景技术:
大豆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每天必不可缺的食用油,主要用于烹、炒、煎、炸食物等,消费量非常大,大豆油脂的安全性和营养保健价值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目前大豆油产品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问题:
1、原料问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目前大部分大豆油生产使用的是转基因大豆,使得产品中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隐患;
2、溶剂浸提工艺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目前大豆油生产普遍采用的是机械化程度高、出油率高的溶剂浸提工艺,这一工艺生产的大豆油有以下安全隐患:1)溶剂残留问题:浸油过程中,要用到大量有机溶剂,成品豆油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2)精炼过程产生有害物质:溶剂浸提出的大豆油称为毛油,含有多量的杂质,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臭后,才能成为食用大豆油;精炼过程能够产生有害于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物质——氯丙醇的前体;3)精炼过程使得天然营养损失严重:大豆中含丰富的天然营养保健成分:卵磷脂、VE、甾醇等;精炼加工使得这些宝贵的营养物质损失严重,大豆油脂精炼后,成了一种几乎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高热量、高能量烹调油;4)精炼后的大豆油中的天然VE(强力天然抗氧剂)损失严重,为了保证大豆油在贮存过程中不氧化变质,需要额外添加抗原氧化添加剂。
3、传统压榨工艺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大豆油压榨工艺,虽然避免了溶剂残留问题,但是,为了消除产品中的豆腥味和其他异味,增加出油率,要先将大豆经过加热变性处理。高温加热处理,不仅使得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VE等受热损失,而且使得榨出的毛油颜色深、杂质多,也必须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臭后,才能成为食用大豆油。如此,依然带来不饱和脂肪酸、VE、卵磷脂等营养成分破坏严重,并可能产生氯丙醇前体、反式脂肪酸等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和额外添加抗氧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主要解决现有的大豆油压榨工艺带来不饱和脂肪酸、VE、卵磷脂等营养成分破坏严重、并可能产生氯丙醇前体、反式脂肪酸等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和额外添加抗氧剂等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冷榨制取工艺,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原料选用及抛光脱皮处理,选用非转基因大豆,先进行除杂,然后进行抛光脱皮处理;
b调整入榨水分,预先测定大豆原料的水分含量,并将其含水量调整到12-14%;
c压榨和残油控制,用螺旋压榨机加压,大豆含油量一般在18-20%,当毛油出率达到10-12%时,即停止加压,此时豆饼残油一般为6.0-7.5%;
d毛油过滤,毛油先用20、40、60、100目进行初过滤,然后使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再采用滤纸板无压过滤;
e超微过滤脱除脂肪氧合酶,选用截留分子量80-120kD的超微过滤膜,对过滤后的豆油进行超微过滤处理;
f紫外照射,过滤后的大豆油流动通过上方安置紫外灯的照射装置,照射剂量为200-400 J/m2,照射时间为5-15秒;
g低温真空暴沸脱除豆腥味,将前一步得到的处理豆油加热到90-100℃,备用;打开真空罐的加热装置,使得罐内温度维持在90—100℃,启动真空泵,使真空罐内的绝对压力降到400Pa以下,打开进料阀,吸入加热好的豆油,使进入的热豆油瞬间暴沸,脱除豆腥异味,控制进料量,保持真空罐内料液温度90—100℃,绝对压力不超过400Pa;进料完毕后,操作条件不变,继续处理5-10min,即可。
其中,a步骤所述非转基因大豆的蛋白含量高于34.0%以上。
其中,d步骤所述板框过滤机过滤采用180目的滤布,徐徐加压,最高压力不超过0.4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祥县嘉冠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嘉祥县嘉冠油脂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6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