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厚壁铜管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1652.3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7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吴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长虹结晶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6 | 分类号: | B21C37/06;B21C2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管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晶器铜管的制作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厚壁铜管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连铸过程是将钢液注入结晶器内,连续获得铸坯的过程,它是连接炼钢和轧钢的中间环节,是炼钢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晶器是冶炼厂连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结晶器铜管又是结晶器的重要部件。由于高温钢水直接流经结晶器铜管,为使连铸作业过程稳定,又保障设备及操作人员安全,就要求结晶器铜管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为了提高结晶器的冷却效果,可以考虑在铜管外表面开设多个槽,供冷却水流过,这就必然需要铜管的壁厚增加。现有的铜管的壁厚一般为25毫米或者30毫米,这样的厚度根本无法在后加工中进行开槽的工艺,而一旦将壁厚增加到57毫米以上,甚至为70毫米时,由于壁厚增加,在进行反挤压工艺步骤时,铜锭容易出现开裂,导致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对生产设备没有特殊要求,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厚壁铜管的制作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厚壁铜管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锻压:炉温升高到850~900℃,将铜锭锻压成铜棒,然后保温6~7小时;
②反挤压:将铜锭用外模限位,通过内模对铜棒进行反挤压而形成带底部的铜管,然后将挤压出的铜管冷却至常温;
③冷挤压:将铜管经过冷挤压拉长至要求的尺寸,保温3~4小时。
所述第③步中的冷挤压采用多次冷挤压的工艺,具体为:铜管单边壁厚每减少5~6毫米,回火一次,回火温度为600~650℃,直至铜管壁厚达到要求为止;前述每次冷挤压时根据要求计算所需内、外径尺寸,并通过对应性更换内、外模的方式确保每次冷挤压的精度。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的效果:(1)本发明的制造工艺过程清晰,通过温度等参数的合理控制,能用简单、惯用的工艺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厚壁铜管,并且质量非常好。
(2)由于厚壁铜管管壁较一般铜管厚很多,如果采用普通的冷挤压工艺进行一次性挤压,有可能会因为所需挤压的时间长,铜棒降温快,导致容易出现开裂,而且不容易控制力度和速度来保证一次挤压到位,而本发明在进行冷挤压时,采用多次冷挤的形式,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控制每次反挤压的时间,使得其降温慢,因而杜绝了铜管开裂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一种厚壁铜管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锻压:炉温升高到850~900℃,将铜锭锻压成铜棒,然后保温6~7小时;
②反挤压:将铜锭用外模限位,通过内模对铜棒进行反挤压而形成带底部的铜管,然后将挤压出的铜管冷却至常温;
③冷挤压:将铜管经过冷挤压拉长至要求的尺寸,保温3~4小时。冷挤压采用多次冷挤压的工艺,具体为:铜管单边壁厚每减少5~6毫米,回火一次,回火温度为600~650℃,直至铜管壁厚达到要求为止;前述每次冷挤压时根据要求计算所需内、外径尺寸,并通过对应性更换内、外模的方式确保每次冷挤压的精度。冷挤压,俗称冷造型,即常温下拉伸铜管以提高铜管的硬度的工艺。
以型号为800的厚壁管为例,所谓型号为800的厚壁管,是指内径大致为800毫米的铜管,最终生产确定的成品的具体的内径尺寸为817毫米,壁厚为70毫米,外径为957毫米,在制造时,选用直径为380毫米的铜锭,锻压至直径为1001毫米,在反挤压步骤中,用内模控制内径达到成品所需的817毫米,外径仍为1001毫米,通过多次冷挤压,最终缩小外径及壁厚,使达到要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长虹结晶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武进长虹结晶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