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大直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支架及制作方法、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49866.7 | 申请日: | 2012-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7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邵斌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B21D43/00;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直径 薄壳筒体圆度 调整 支架 制作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架,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式大直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支架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石化、钢铁、核电工程中都需要配备大型薄壁筒体装置,如炼钢转炉使用的蒸发冷却器、煤气冷却器、除尘管道等。这些设备由于体积大、重量大无法运输。目前大型薄壁筒体设备制造和运输中保持筒体的圆度成了难题。大型薄壁筒体制作时通常是采用在现场制作,然后吊装拼接安装成型。已知的做法是在大型薄壁筒体内部沿直径方向焊接钢管、角钢等临时支撑,由于刚性连接,大型薄壁筒体在吊装过程如果发生变形就无法进行二次调整,而且有些装置,如在干熄焦装置中,干熄炉是核心设备,干熄炉外壳属于大直径、薄壳筒体结构,以190t/h干熄焦装置为例,干熄炉壳体冷却段筒体内径为12360mm、环形风道段筒体内径为15200mm,壳体壁厚均为18mm,由于筒体直径大、厚度小,所以筒体的圆度控制困难,造成筒体各段的组对工作花费时间,对干熄炉壳体的安装质量和进度不利。由于干熄焦炉各段的筒体直径不同,这些临时支撑只能使用一次,临时支撑拆除需要动火,比较麻烦。
中国专利CN101823199A于2010年9月8日公开了一种大型薄壁筒体制作工艺,其中利用圆周一根支撑的作用,在制作过程中控制筒体变形,虽然比焊接多根支撑管方便,但支撑不够稳定,无法保证筒体圆度,更容易造成吊装失圆。
因此已知的大型薄壁筒体工程中保持筒体的圆度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内径6000mm~18000mm范围内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与控制的组合式大直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支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内径6000mm~18000mm范围内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与控制的组合式大直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内径6000mm~18000mm范围内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与控制的组合式大直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支架的在干熄焦装置的干熄炉壳体各段不同直径筒体的制作和吊装过程中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大直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支架,用于内径6000mm~18000mm范围内的薄壳筒体圆度调整与控制,包括第1部件1,第2部件2,第3部件3,第4部件4和第5部件5,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包含第1节点板,第1短管和第1法兰,其中第1节点板为正八边形;第1短管的一端开口垂直插入第1节点板正八边形的每一边,且等分正八边形每一边,作承插角焊焊接,焊脚高度5mm,第1短管的另一端焊接第1法兰,作承插角焊焊接,第1法兰为正方形,正方形法兰采用t=10mm钢板制作,材质为Q235-B,法兰四角设有四个连接孔;第1短管呈伞骨状设置,相邻二根第1短管之间的夹角为45度;
所述第2部件包含第2短管,第2节点板和第2法兰,其中第2法兰为正方形,作承插角焊焊接在第2短管的两端,焊脚高度5mm;第2短管中部开口部位与第2节点板作承插角焊焊接,第2节点板为长棱形,焊脚高度5mm;第2节点板的两端设有二个连接孔;
所述第3部件包含外套管,内套管,第3法兰和调节螺栓,其中外套管用?89x4.5mm无缝钢管制作,一端与第3法兰作承插角焊焊接,焊脚高度5mm,另一端敞口;内套管用外径?76x4mm无缝钢管制作;外套管和内套管的管身均设有若干圆孔,圆孔之间为等距离,圆孔直径22mm;内套管一端敞口,活动插入外套管中,另一端设有封板,封板与内套管对接焊固定,封板中设有内螺纹;调节螺栓的一端为螺栓旋入内套管封板的内螺纹孔内,另一端焊接一螺母;
所述第4部件为?57×3.5无缝钢管,长1433mm,材质为20#钢,其二端开有凹槽,凹槽上设有连接孔,以插入相邻二根第2部件的第2节点板,且用螺栓与第2节点板连接孔固定;
所述第5部件为?57×3.5无缝钢管,长2963mm,材质为20#钢,其二端开有凹槽,凹槽上设有连接孔,以插入相邻二根第2部件的第2节点板,且用螺栓与第2节点板连接孔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9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