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采矿底部结构标准化预制模块积木式构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8513.5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8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周科平;雷涛;邓红卫;胡建华;杨念哥;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采矿 底部 结构 标准化 预制 模块 积木 构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采矿底部结构的构筑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的底部结构标准化预制模块积木式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采矿工艺中,底部结构一般是利用爆破手段在原岩中形成,其面对的问题是工序复杂、效率低、成型困难、安全性差,且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破坏则难以维修。同时,由于底部结构压矿量大,回收困难,造成矿石损失率高,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无需在岩体中进行复杂精细爆破,且工序简单、安全高效、易维修和提高矿石回收率的地下采矿底部结构标准化预制模块积木式构筑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地下采矿底部结构标准化预制模块积木式构筑方法,根据采矿方案的布置情况,设计一定尺寸、形状和强度的混凝土标准化模块;在布置底部结构的区域内掘进一条凿岩进路,然后在凿岩进路中进行凿岩爆破,形成一个构筑底部结构的空间,该空间形成后,运送混凝土标准化模块进行安装,混凝土标准化模块之间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或其他胶凝剂粘合。
对堑沟形式的底部结构,首先在采场底部沿其长度方向掘进一条规格为3m×3m左右的凿岩进路,然后在凿岩进路内凿上向炮孔进行爆破,从而在凿岩进路上部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空间,该空间即为进行堑沟结构构筑的空间,构筑空间形成后,即按设计图将预制好的混凝土标准化模块进行积木式安装,混凝土标准化模块事先在地面浇筑完成,混凝土标准化模块之间以及混凝土标准化模块与围岩之间采用混凝土或其他胶凝胶粘合;对漏斗形式的底部结构,其构筑空间为圆柱形。
在底部结构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某处损坏,直接将相应的标准化模块予以替换,无需完全重新构筑或废弃。
在凿岩进路中进行凿岩爆破,形成一个构筑底部结构的空间。该空间高度应当比设计的底部结构大1~2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地下采矿底部结构标准化预制模块积木式构筑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预先做好的标准化模块运送至现场进行安装,极大地提高了底部结构的构筑效率;减小了现场精细爆破的技术难度;减少了工人在暴露空间中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安全性;底部结构不会压矿,提高了矿石的回收率。同时,该底部结构稳定性好、受矿面积大,出矿作业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无需在岩体中进行复杂精细爆破,且工序简单、安全高效、易维修和提高矿石回收率的地下采矿底部结构标准化预制模块积木式构筑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地下采矿出矿结构之一堑沟的构筑过程三维示意图第1步构筑工序。
图2为地下采矿出矿结构之一堑沟的构筑过程三维示意图第2步构筑工序。
图3为地下采矿出矿结构之一堑沟的构筑过程三维示意图第3步构筑工序。
图4为地下采矿出矿结构之一堑沟的构筑过程三维示意图第4步构筑工序。
图5为地下采矿出矿结构之一堑沟的构筑过程三维示意图第5步构筑工序。
图6为地下采矿出矿结构之二漏斗的构筑过程三维示意图第1步构筑工序。
图7为地下采矿出矿结构之二漏斗的构筑过程三维示意图第2步构筑工序。
图8为地下采矿出矿结构之二漏斗的构筑过程三维示意图第3步构筑工序。
图9为地下采矿出矿结构之二漏斗的构筑过程三维示意图第4步构筑工序。
图中:1—围岩,2—凿岩进路,3—混凝土标准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5所示,对堑沟形式的底部结构,首先在采场底部沿其长度方向掘进一条规格为3m×3m左右的凿岩进路2;然后在凿岩进路2内凿上向炮孔进行爆破,从而在凿岩进路2上部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空间,该空间即为进行堑沟结构构筑空间,该空间的高度应当比设计底部结构的高度大1~2m。构筑空间形成后,即可按设计图将预制好的混凝土标准化模块3进行积木式安装,混凝土标准化模块3事先在地面浇筑完成;混凝土标准化模块3之间以及混凝土标准化模块3与围岩2之间采用混凝土或其他胶凝胶粘合。
漏斗形式的底部结构构筑过程如图6到图9所示,其构筑方式与堑沟底部结构构筑方式类似,主要区别在于爆破形成的构筑空间以圆柱形为佳,且相邻漏斗间的围岩以不破坏为宜。
在底部结构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某处损坏,可直接将相应的标准化模块予以替换即可,无需完全重新构筑或废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8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