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三维空间导电网络的锂离子电池纳米复合正、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8503.1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5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沈同德;李静;冯卫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宏德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58;H01M4/525;H01M4/5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互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4 | 代理人: | 张果达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三维空间 导电 网络 锂离子电池 纳米 复合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有三维空间导电网络的具有高容量、长寿命、大功率的锂离子电池纳米复合正、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碳减排压力,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的统计,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据CO2排放总量的约16%。因此,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是势在必行的一项重大举措。发展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对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减少CO2的排放量、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大意义。
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成本上最大的瓶颈,传统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因能量密度较低,污染坏境等问题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电池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平台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热稳定性及安全性能好等突出优点,具有目前电池中最佳的综合性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锂离子电池大倍率性能及循环寿命仍难以满足现今电动汽车的要求。
实际应用上,通常需要包覆2-15wt.%的碳黑或石墨颗粒导电剂,形成有效的导电网络,以提高电导率。理论上,通过颗粒表面包覆提高导电能力是基于“逾渗”原理:在绝缘的基体材料中添加导电材料后,当添加的导电材料含量超过某一“渗流阈值”后,导电添加剂之间形成了导电网络,电导率突然大幅度提高。但是,多次充放电循环后,以碳黑或石墨颗粒搭成的导电网络会断裂,电导率以及比容量均将急剧下降,导致其循环寿命急剧缩短。而且,碳黑或石墨颗粒导电剂的添加量相对较多, 降低了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因此,有必要寻找更有效的导电添加剂。
根据格子逾渗理论模型理论阐述:只有当邻近格点都被导电剂粒子占据后,这些格点才能形成一个导电网络。假设格子中每个格点被导电粒子占据的概率为P,其余未被占据的几率为1-P。形成导电网络的几率与P成正比,P的增大可通过增加导电剂粒子的数量或改变导电剂的形状来实现。当 P增大到某一临界值Pc(渗流阈值)时,就会发生逾渗转变,体系电阻率会突然降低。由此理论可以推断:使用一维纳米导电材料作为导电剂时,由于一维纳米导电材料长径比较大,在格子理论模型中,一根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就可同时占据多个相邻格点,而零维纳米导电粒子一次只能占据一个格点,且只有相邻格点被占据后才能形成导电网络,因而一维纳米导电材料的临界值 Pc比零维纳米导电粒子小很多,因此同等条件下长径比大的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形成导电网络的几率比球状的零维纳米导电粒子高很多。 基于此,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可以取代传统的碳黑或石墨,作为优良的导电添加剂。
但是,由于一维导电纳米材料大长径比引起的缠绕和大比表面积引起的高表面能,颗粒存在较强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一般以高度聚集或相互缠杂的状态存在,而高度聚集形态往往会削弱单根一维导电纳米材料所具有的优异电学、力学等特性,且使得一维纳米材料与正极材料的接触几率大大下降,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利用率和电池内阻的一致性。同时,一维纳米导电材料由于一般具有高的强度和刚度, 难于弯曲成与呈球状或近似球状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颗粒相当尺度的形状与直径, 因而, 单独使用一维纳米导电材料时, 一维导电材料难于全部、均匀地覆盖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颗粒的所有表面, 形成高效的导电网络;并且,已有的实验结果仍然没有解决大电流放电时容量衰减大的技术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典型的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大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含有三维空间导电网络的具有高性能、大功率、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纳米复合正、负极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制备无损、均匀分散的大长径比、高强度一维纳米材料,在粘结剂的作用下,与零维纳米导电颗粒搭建三维空间导电网络,提高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机械强度、加工性能以及颗粒之间电子的传导能力。
本发明提供含有三维空间导电网络的锂离子电池纳米复合正、负极材料,包括正、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其中,正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钴锂、磷酸镍锂、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三元复合氧化物镍钴锰酸锂;负极活性物质为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无定形炭、硬炭、热解炭、石油焦、沥青基炭纤维碳质材料、钛酸锂、硅基、锡基材料;导电剂为一维与零维纳米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酸缩丁醛、聚丙烯酸甲脂、羧甲基纤维素、丁苯橡胶、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宏德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宏德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85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