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离子液体在NdFeB磁体表面电沉积Al防护镀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8413.2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宋振纶;汪少杰;郑必长;冒守栋;杨丽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3/44 | 分类号: | C25D3/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离子 液体 ndfeb 磁体 表面 沉积 al 防护 镀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表面镀膜防护领域,尤其涉及到利用离子液体在NdFeB永磁材料表面电沉积Al防护镀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NdFeB永磁体发明以来,由于其良好的磁性能和较丰富的资源储备,使得它在能源、汽车、家电和计算机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NdFeB永磁体表面疏松且多微孔,而且在其晶界处富集了非常活泼的稀土元素钕,因此NdFeB的耐蚀性非常差,使用前必须有一定的涂层对其进行防护。
目前,NdFeB永磁体表面常用的防护方式是电镀或者化学镀金属镀层,常用的金属镀层包括Ni、Zn、Cu、Ni-Cu和Ni-Cu-Ni等。电镀和化学镀具有成本较低、得到镀层均匀等优点,但是这一过程一般是在水溶液中进行,NdFeB是一种对水溶液很敏感的材料,在水溶液中电镀时镀液容易渗入NdFeB基体而且电镀时会析氢,从而导致了镀层结合力较差,耐腐蚀性能下降。
Al防护镀层是一种耐蚀性优良的镀层,Al防护镀层一般是由热浸镀和物理气相沉积(PVD)得到,但是这两种方式存在工艺复杂和成本较高的缺点。由于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其电位低到-1.67V,所以一般的水溶液电镀无法沉积得到铝镀层。
离子液体也称为室温离子液体或低温熔融盐,通常是指熔点在100℃以下的有机盐。由于它完全由阴阳离子构成,有着不同于一般有机溶剂的特点,如不挥发、不燃烧、强溶解能力和宽的电化学窗口等。自从离子液体被发明以来,人们就尝试使用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在其中实现金属的电沉积。由于离子液体电沉积中离子液体既是溶剂又是电解质,所以沉积的电流效率比水溶液沉积要高,而且不存在析氢问题。离子液体由于其电化学窗口比较大,所以它可以作为溶剂电沉积较活泼的金属如铝、锂、钛等一些在水溶液中无法沉积的金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离子液体在NdFeB磁体表面电沉积Al防护镀层的方法,电沉积得到Al防护镀层致密完整,与NdFeB基体结合牢固,镀层对NdFeB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一种利用离子液体在NdFeB磁体表面电沉积Al防护镀层的方法,以NaFeB磁体作为阴极,以Al材料作为阳极,以添加有芳香族化合物的离子液体作为镀液进行电沉积,得到所述的Al防护镀层;
所述的离子液体由二取代氯化咪唑和无水氯化铝配制而成;
所述的二取代氯化咪唑的结构如式(I)所示:
所述的R1和R2独立的选自C1~C10烷基;
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为苯和/或C1~C4烷基取代的苯,添加量为离子液体体积的1~60%。
本发明中,所述的离子液体对铝离子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同时具有宽的电化学敞口,能够使得铝离子在阴极被还原而析出。所述的二取代氯化咪唑优选为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C)、氯化1-乙基-3-甲基咪唑(EMIC)、氯化1,3-双甲基咪唑(MMIC)、氯化1-己基-3-甲基咪唑(HMIC)、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OMIC)和氯化1-癸基-3-甲基咪唑(DMIC)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二取代氯化咪唑的咪唑环1位N上的烷基的链长越长,得到的镀液的电导率越大,同时电化学窗口越宽,得到的Al防护镀层的外观和耐腐蚀性能越好,而且链长增加,离子液体的成本也降低,但是,链长过长的时候,粘度会随之增加,又会使制得的Al防护镀层的性能下降。所述的二取代氯化咪唑进一步优选为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C),氯化1-己基-3-甲基咪唑(HMIC),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OMI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二取代氯化咪唑最优选为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此时离子液体成本较低,得到的Al防护镀层防腐蚀性能效果最好。
二取代氯化咪唑和无水氯化铝的配比会影响到所述镀液的电导率,进而影响到所述的镀层的外观和耐腐蚀性,随着氯化铝比例的增加,镀层质量升高,但是氯化铝的比例太大,溶解不充分,影响到Al防护镀层的性能,综合考虑,所述二取代氯化咪唑和无水氯化铝的摩尔比例为1∶1.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8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