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7663.4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4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曲岩涛;陈霆;耿建梅;刘丽;陈亚宁;孟小海;刘津;罗惠平;李继山;王曦;王磊;苏法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观 实验 贡献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等地下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渗流理论研究,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体视学原理,三维空间内特征点的特征可以用二维截面内特征点的特征值来表征,图像分析法是铸体薄片孔隙特征参数处理的传统方法,上世纪80年代就被引用到微观驱油实验中达到定量描述的目的。主要是进行模型驱油效率(采收率)的计算,并生成分析曲线。随着石油开采储层由常规I类油藏转向高温高盐等II、III类油藏,驱油体系也由常规的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等扩展为非均相复合驱、泡沫复合驱等,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微观驱油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深层次地分析其驱油机理。
驱油体系能够提高水驱后的采收率,而认识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率,深化各驱油体系的主控机理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为驱油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微观机理认识提供标识作用和强化作用的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该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水驱后模型采收率Er1和水驱后聚合物驱模型采收率Er2,计算采收率的增加值ΔE;步骤2,根据该采收率的增加值ΔE和驱油效率增加的油的增加值,计算驱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值ΔD;步骤3,根据该采收率的增加值ΔE和该驱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值ΔD,计算波及系数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值Δη;以及步骤4,计算波驱贡献比Ф,该波驱贡献比Ф为该波及系数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值Δη与该驱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值ΔD的比值。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采用微观图像分析面积法计算该水驱后模型采收率Er1和该水驱后聚合物驱模型采收率Er2,以得到该采收率的增加值ΔE=Er2-Er1。
在采用微观图像分析面积法时,模型饱和油后,在注入驱油体系以前,得到采集图像的油面积N,等效于饱和油量,实验驱替结束后,得到图像的油面积No,等效于残余油量,则采收率Er为:
在步骤2中,采收率Er为驱油效率D与波及系数η之积,即,根据ΔE=Er2-Er1和可知:
ΔE=η2×D2-η1×D1
=(η2-η1)D2+η1(D2-D1)
其中,η1(D2-D1)是由于聚合物驱比水驱驱油效率提高所开采的原油,即该驱油效率增加的油的增加值。
(η2-η1)D2是由于聚合物驱比水驱波及面积提高所开采的原油,即波及系数的增加的油的增加值。
该驱油效率增加的油的增加值为在水驱过程波及区域内剩余油面积与聚合物驱后剩余油面积之差,采用微观图像分析面积法计算该驱油效率增加的油的增加值,该驱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值ΔD为该驱油效率增加的油的增加值与该采收率的增加值ΔE的比值。
该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还包括在步骤4之后,进行误差分析,以减小由于采用微观图像分析面积法计算而引起的误差。
本发明中的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涉及微观渗流实验分析,是研究石油天然气等地下流体在多孔介质内渗流规律的重要方法。随着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开采难度越发困难,在微观驱油实验中仅仅知道采收率的结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驱油机理分析的要求,更需要搞清楚是驱油效率的提高还是扩大波及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创立波驱贡献比概念,建立了两个重要参数波及系数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值和洗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值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建立能够定量的表征出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在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中的影响值,为深入剖析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明确了切入点,为机理研究拓展了新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研究重点的是“提高采收率”,因而至少具备两个驱替过程,类似于现场中的三次采油,例如水驱后实施聚合物驱、聚驱后实施二元复合驱等等。本发明的计算基础是图像面积法计算采收率,即各个驱替过程的采收率计算。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微观驱油实验波驱贡献比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7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物品再生金属
- 下一篇:植物细胞中草甘膦抗性编码核酸分子的优化表达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