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智能体的“风-火-水”协同调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47055.3 | 申请日: | 2012-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8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灵梅;韩西贵;刘宏斌;郭红龙;武卫红;郭东杰;刘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30013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协同 调度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风-火-水”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
1)在调度Agent中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风-火-水”协同调度模型;
2)由电力系统中的负荷Agent采集电力系统中负荷需求的预测数据,同时将采集到的负荷需求的预测数据发送至电力系统中的调度Agent;调度Agent接收到负荷需求的预测数据后,向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火电Agent、水电Agent、风电Agent发送采集数据的请求;
各个火电Agent接收到采集数据的请求后,采集电力系统中各个火电机组的基本数据和实时数据;各个水电Agent接收到采集数据的请求后,采集电力系统中各个水电机组的基本数据和实时数据;各个风电Agent接收到采集数据的请求后,采集电力系统中各个风电机组的实时数据和预测数据;
3)由各个火电Agent将采集到的基本数据和实时数据发送至基于多智能体的“风-火-水”协同调度模型中;由各个水电Agent将采集到的基本数据和实时数据发送至基于多智能体的“风-火-水”协同调度模型中;由各个风电Agent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和预测数据发送至基于多智能体的“风-火-水”协同调度模型中;
基于多智能体的“风-火-水”协同调度模型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解,并利用MOPSO算法分别求解出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火电机组的出力、各个水电机组的出力;
4)由调度Agent将求解得到的各个火电机组的出力发送至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火电Agent;由调度Agent将求解得到的各个水电机组的出力发送至电力系统中的水电Agent;各个火电Agent、水电Agent根据接收到的出力下发并执行调度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智能体的“风-火-水”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构建“风-火-水”协同调度模型的框架模型;所述框架模型包括若干个火电Agent、若干个水电Agent、若干个风电Agent、火电管理Agent、水电管理Agent、风电管理Agent、调度Agent、以及负荷Agent;其中,各个火电Agent通过火电管理Agent连接调度Agent;各个水电Agent通过水电管理Agent连接调度Agent;各个风电Agent通过风电管理Agent连接调度Agent;负荷Agent连接调度Agent;
1.2)构建“风-火-水”协同调度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所述优化目标函数的优化目标包括: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问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问题;电力系统中各个火电机组的排放污染问题;
1.3)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火电机组的旋转备用;
1.4)构建“风-火-水”协同调度模型的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电力系统的正负旋转备用的约束;电力系统中各个火电机组的出力的约束、调节速率的约束;电力系统中各个水电机组的出力的约束、调节速率的约束、库容的约束、下泄流量的约束;电力系统中各个风电机组的风电电能质量的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智能体的“风-火-水”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各个火电机组的基本数据包括:各个火电机组的最大最小出力、向上向下调节速率、运行费用数据、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各个火电机组的实时数据包括:各个火电机组的实时出力数据;各个水电机组的基本数据包括:各个水电机组的最大最小出力、向上向下调节速率、最大最小库容、最大最小下泄流量、运行费用数据;各个水电机组的实时数据包括:各个水电机组的实时出力数据;各个风电机组的实时数据包括:各个风电场的电能质量的数据;各个风电机组的预测数据包括:各个风电场的预测数据;负荷需求的预测数据包括:对负荷有功功率需求的预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70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合成N,N-二甲基环己胺的方法及所用催化剂
- 下一篇:杀真菌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