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5503.6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广龙;缪海林;范钦建;黄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14;E02D5/58;E02D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预应力 混凝土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到迅猛发展,具有抗拔要求的建筑物日益增多,深度亦越来越深,地下空间的抗浮问题日益突出,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未考虑结构的抗浮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当而引起的工程事故。预应力混凝土桩能有效地控制桩身开裂,其在桩基工程中作为抗压桩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应用范围已经逐步扩大到抗拔桩基础。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连接主要是通过混凝土填芯方法来增加桩与承台的粘结力,但上拔荷载作用时,有时会出现桩内灌注的部分混凝土被拔出;桩顶与承台连接失效(即连接钢筋被拉脱或拉断)等情况,桩与承台锚固失效直接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连接方法中存在的上拔荷载作用时,有时会出现桩内灌注的部分混凝土被拔出,桩顶与承台连接失效(即连接钢筋被拉脱或拉断)等情况,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等缺点,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预应力混凝桩体、桩帽、基础承台、端板、混凝土垫层;桩帽设置在桩体周围,基础承台通过桩帽与桩体相连,桩帽中钢筋笼伸入承台;混 凝土垫层位于基础承台下方。
桩体含有钢筋笼和填芯混凝土,所述钢筋笼设置在桩体的空腔内,钢筋笼由内插纵筋,箍筋和圆钢托板组成,圆钢托板设置在纵筋的底端,圆钢托板上方的混凝土桩的空腔内浇注有填芯混凝土,桩芯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桩体外壁的一端上设有螺纹,在端板上设置加固钢筋。
进一步,螺纹的轴向长度为500~2500mm,螺纹的螺纹齿的深度为10~30mm。
进一步,桩芯纵筋伸入基础承台并满足钢筋的锚固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包括预应力混凝桩体,桩帽,基础承台,端板和混凝土垫层;桩帽设置在桩体周围,基础承台通过桩帽与桩体相连,桩帽中钢筋笼伸入承台;混凝土垫层位于基础承台下方。
预应力混凝桩体含有钢筋笼和填芯混凝土,所述钢筋笼设置在桩体的空腔内,钢筋笼由内插纵筋,箍筋和圆钢托板组成,圆钢托板设置在纵筋的底端,圆钢托板上方的混凝土桩的空腔内浇注有填芯混凝土,桩芯纵筋伸入承台,桩体外壁的一端上设有凹环槽,在端板上设置加固钢筋。
进一步,凹环槽11的轴向长度为500~2500mm,槽深为10~30mm。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预应力混凝土桩体,桩帽,基础承台,端板和混凝土垫层;桩帽设置在桩体周围,基础承台通过桩帽与桩体相连,桩帽中钢筋笼伸入承台;混凝土垫层位于基础承台下方;
预应力混凝土桩体桩体含有钢筋和填芯混凝土,所述钢筋笼设置在桩体的空腔内,钢筋笼由内插纵筋,箍筋和圆钢托板组成,圆钢托板设置在纵筋的底端,圆钢托板上方的混凝土桩的空腔内浇注有填芯混凝土,桩芯纵筋伸入承台, 桩体外壁的一端上设有凸螺纹,在端板上设置加固钢筋。
进一步,凸螺纹23的轴向长度为500~2500mm,凸螺纹23的螺纹齿的深度为10~30mm。
进一步,所述加固钢筋与内插纵筋应沿桩体外边均匀布置,且两钢筋需焊牢。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适用范围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方桩;所述填芯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40,填芯长度为0.5倍管桩桩径或方桩边长至20倍的管桩桩径或方桩边长,且填芯长度不小于0.5m;
所述圆钢托板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桩体内腔的直径,且圆钢托板厚度不小于2mm,所述插筋的长度根据设计确定,插筋的数量为4~30根,直径为6mm-50mm,所述箍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3mm,箍筋的间距为40-400mm。
所述钢筋的直径、材质和数量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确定,材质可采用HRB335或HPB235钢筋。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改变了内填芯抗拔的传统方式,桩顶通过桩帽与基础承台连接,这种新型连接结构保证了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将大大提高承台与桩顶的连接强度,是解决预应力混凝土桩抗拔薄弱环节的有效方式。本结构加工工艺简单,节省工程造价,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5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蚀地区空气输沙量测定仪器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液体洗衣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