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式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5050.7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7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伟;赵骞;郎海涛;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02 | 分类号: | H01H19/02;H01H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8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开关,属终端用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电力线路铺设过程中,除自动空气开关等设备外,闸刀开关、等手动开关使用量也是十分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该种手动开关具有结构简单,设备运行安全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但传统手动开关同时也存在着结构密封性能差,其绝缘防护能力收到了极大的影响,尤其不能充分适应户外露天使用、导电粉尘及高湿度环境等条件的使用要求,同时,其内部的导体连接多依靠刀体自身弹性形变能力进行连接,也极易造成连接点接触面积小或接触不稳定的现象,极易造成局部发热打火等现象,威胁供电线路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旋转式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旋转式开关,包括旋转式开关本体,所述的旋转式开关由壳体、旋转体及导体构成,所述的壳体侧边设置至少两个过线孔,上表面设置旋转孔,所述的旋转体由手柄、旋转柱、压簧及桥接体构成,旋转柱两端分别与手柄和压簧可靠连接,桥接体旋转柱侧边并可靠连接,所述的导体位于壳体过线孔内侧,并于壳体可靠连接,所述的旋转体通过旋转孔与壳体有效连接,其中手柄位于壳体外侧,旋转柱、压簧及桥接体均置于壳体内,其中桥接体位于导体上部,压簧与壳体底可靠连接。
导体及桥接体均由至少四条导电金属条构成,各金属条均分布在与水平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且各金属条之间均设绝缘板隔离。
所述的金属条上设置接触触点。
过线孔及旋转孔均设置弹性密封圈。
导体至少两个。
导电金属条材质为铜、铝、铅铜合金、铜银合金或铅锑合金。
壳体、手柄及旋转柱材质为硬质绝缘材料。
压簧为弹簧或弹片。
本发明具有外壳密封性能好,绝缘等级高的特点,极大的提高安全防护性能,同时,其内部电气连接部位接触稳定可靠,不易松动或脱落,有效的降低了接触部位的电阻及空气间隙,降低了接触部位发热量并避免了因接触不良而造成的打火现象,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体及桥接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所示,一种旋转式开关,包括旋转式开关本体,所述的旋转式开关由壳体1、旋转体及导体2构成,所述的壳体1侧边设置至少两个过线孔3,上表面中心设置旋转孔4,所述的旋转体由手柄5、旋转柱6、压簧7及桥接体8构成,旋转柱6两端分别与手柄5和压簧7可靠连接,桥接体8与旋转柱6侧边连接,所述的导体2位于壳体1过线孔3内侧并于壳体1可靠连接,所述的旋转体通过旋转孔4与壳体1有效连接,手柄5位于壳体1外侧,旋转柱6、压簧7及桥接体8均置于壳体1内且位于导体2中间位置,压簧7与壳体1底可靠连接,导体2及桥接体8均由至少四条导电金属条9构成,各金属条9均分布在与水平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且各金属条之间均均设绝缘板10隔离,金属条上设置接触触点11,过线孔及旋转孔均设置弹性密封圈12。
使用时,首先将两侧导线通过过线孔与导体可靠连接,然后将手柄下按并旋转,使桥接体到达与导体下侧并与之相对应的位置,然后松手,旋转体因压簧的弹力作用上升并驱动桥接体与导体压紧,从而电路导通;当需要断开电路时,将手柄下按并旋转使桥接体旋转到无导体位置,然后松手,旋转体因压簧的弹力作用上升至无导体位置即可断开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温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5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