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挤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44482.6 | 申请日: | 2012-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康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7/26 | 分类号: | B29C47/26;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1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塑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共挤模具。
背景技术
挤塑又被称为挤出,它是一种塑料成型工艺,是热塑性塑料成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挤塑是将塑料原料加热,使之呈黏流状态,在加压的作用下,通过挤塑模具而成为截面与口模形状相仿的连续体,然后进行冷却定型为玻璃态,经过切割而得到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
目前,挤塑行业内三层以上复合管采用分步挤出方式,存在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线成本过高,管材各层间粘结不牢等缺陷。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共挤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共挤模具需要分步挤出,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线成本过高,管材各层间粘结不牢的缺陷,提供一种共挤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共挤模具,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流体管道和流体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第二入口连通流体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分流锥和第一分配体,所述第一分流锥设置在流体管道内第一入口处,所述第一分配体的一端连接第一分流锥,所述第一分配体的另二端连接到流体出口处,所述第一分流锥和第一分配体的组合将流体管道分为第一流体管道和第二流体管道。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分配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分流锥管 道,所述第一分流锥管道的一端连通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分流锥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流体出口。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流体管道内设置有第二分流锥和第二分配体,所述第二分流锥连接第二分配体,所述第二分流锥和第二分配体的组合将第一流体管道的一部分分割为第一上流体管道和第一下流体管道。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分配体包含第二小型分流锥和第二小型流体管道,所述第二入口连通第二小型流体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小型分流锥设置在第二小型流体管道的内部,所述第二小型分流锥将第二小型流体管道的一部分分割为第二小型上流体管道和第二小型下流体管道,所述第二小型流体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在第一流体管道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流体管道内设置有与第一流体管道相对称的第二分流锥、第二分配体、第二小型分流锥、第二小型流体管道、第二小型上流体管道和第二小型下流体管道。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流体管道内也设置有第三分流锥和第三分配体,所述第三分流锥连接第三分配体,所述第三分流锥和第三分配体的组合将第二流体管道的一部分分割为第二上流体管道和第二下流体管道。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分配体包含第三小型分流锥和第三小型流体管道,所述第二入口连通第三小型流体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三小型分流锥设置在第三小型流体管道的内部,所述第三小型分流锥将第三小型流体管道的一部分分割为第三小型上流体管道和第三小型下流体管道,所述第三小型流体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在第二流体管道上。
本发明的一种共挤模具,与现有产品相比,第一分流锥与第一分配体的组合、第二分流锥与第二分配体的组合、第三分流锥与第三分配体的组合和在第一分流锥的内部设置第一分流锥管道,使本发明的流体管道具有五个分支的管道,实现挤塑过程中的五层共挤,由于在同一管道中挤出,使各层之间粘结牢固,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结构简单,十分实用,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参见图1,一种共挤模具,包括壳体100,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一入口110、第二入口120、流体管道130和流体出口140,第一入口110、第二入口120连通流体管道130,共挤模具,还包括起分流作用的第一分流锥200和对流量大小进行分配的第一分配体300,第一分流锥200设置在流体管道130内第一入口110处,第一分配体300的一端连接第一分流锥200,第一分配体300的另二端连接到流体出口140处,第一分流锥200和第一分配体300的组合将流体管道130分为第一流体管道400和第二流体管道500
第一分配体30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分流锥管道210,第一分流锥管道210的一端连通第一入口110,第一分流锥管道210的另一端连通设置在壳体100上的流体出口140,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康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康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44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