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红外热像仪及其电源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4382.3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5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潘德彬;张智杰;洪普;王晨晟;郭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5/10 | 分类号: | G01J5/10;H02J7/36;H02J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地址: | 43007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 红外 热像仪 及其 电源 管理 方法 | ||
1.一种制冷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红外光学系统(101)、制冷红外探测器组件(102)、成像电路组件(103)、电源管理组件(300)、GPS模块(201)和显示模块(202)以及控制面板(203);所述的红外光学系统(101)之后连接一个包括有焦平面红外探测器(102.1)和制冷机(102.2)的制冷红外探测器组件(102);焦平面红外探测器(102.1)除分别与红外光学系统(101)以及制冷机(102.2)连接,还与成像电路组件(103)连接;该成像电路组件(103)还分别与GPS模块(201)、显示模块(202)、控制面板(203)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组件(300)分别与红外光学系统(101)、制冷机(102.2)、成像电路组件(103)、GPS模块(201)以及显示模块(202)和控制面板(20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管理组件(300)包含一个电源管理电路(301)、一个充电电路(302)、一个内电池(303)、一个外电池(304)和一个外供电接口(305);外供电接口(305)与电源管理电路(301)连接;充电电路(302)的输入端连接外供电,输出端分别与内电池(303)和外电池(304)及电源管理电路(301)连接;外电池(304)的输入端与充电电路(302)连接,输出端与电源管理电路(301)连接;内电池(303)的输入端与充电电路(302)连接,输出端和电源管理电路(301)连接;电源管理电路(301)的输入端除了与内电池(303)、外电池(304)和外供电接口(305)连接外,还与控制面板(203)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红外光学系统(101)、制冷机(102.2)、成像电路组件(103)、GPS模块(201)和显示模块(2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单片机(301.1)分别直接与G2隔离(301.14)、开关中断(301.4)、AD窗口采样中断(301.6)以及外电池热插拔中断(301.5)连接;G2隔离(301.14)与连接有电压转换模块(301.3)的检流检压模块(301.2)连接;以充电电路(302)与相应元器件的连接来表述:第一路顺序连接有D4二极管(301.21)、K3开关(301.9)、D5二极管(301.22)及检流检压模块(301.2);第二路顺序连接的是D2二极管(301.19)、D8二极管(301.25)、K1开关(301.7)、A1比较器(301.10)、G1隔离(301.13)、开关中断(301.4);第三路顺序连接的是由K1开关(301.7)连接D1二极管(301.18)再连接检流检压模块(301.2);第四路顺序连接的是由D2二极管(301.19)与K2开关(301.8)、D3二极管(301.20)再与检流检压模块(301.2)连接;第五路是通过分压电阻(301.17)与检流检压模块(301.2)连接;内电池(303)输入端与充电电路(302)连接,输出端分别与D2二极管(301.19)负极、D8二极管(301.25)正极、以及K2开关(301.8)连接;外电池(304)输入端与充电电路(302)连接,输出端分别与D4二极管(301.21)负极、D9二极管(301.26)正极连接,还通过K3开关(301.9)、A2比较器(301.11)、G3隔离(301.15)与外电池热插拔中断(301.5)连接,A2比较器(301.11)还与D5二极管(301.22)连接;外供电接口(305)与D6二极管(301.23)和D7二极管(301.24)的正极连接,还通过A3比较器(301.12)、G4隔离(301.16)及AD窗口采样中断(301.6)与单片机(301.1)连接;D1二极管(301.18)、D3二极管(301.20)、D5二极管(301.22)、D6二极管(301.23)负极连通,并与检流检压模块(301.2)连接;D7二极管(301.24)、D8二极管(301.25)和D9二极管(301.26)负极连通,并与K1开关(301.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43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