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腕舟骨骨折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3944.2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7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清;李川;朱跃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永清;李川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A61L31/0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姬介南 |
地址: | 650032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腕舟骨 骨折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骨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骨折融合固定,尤其适合于腕舟骨骨折复位的固定器。
背景技术
骨折是人体遭受伤害时常发生的情况,骨折复位固定是最常用的医学手段。手腕是人类最灵活的功能部件,腕骨是由多块不同结构的骨块结合而成,可谓结构复杂。一旦受到伤害,其复位固定要比其他部位的骨折复位难度要得多。现有技术的复位一般采用克氏针、固定钢板等复位固定腕骨骨折部位,由于这些器械固定对腕骨间关节部位没有加压作用,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外固定,给患者的功能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即能够恢复慢。而且钢板螺钉固定需要在较小的腕骨上打孔,操作复杂,增加手术创伤,影响关节功能。特别是对于腕舟骨的固定,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对腕关节的恢复极为不利。因此,开发一种有利于腕舟骨融合固定的装置非常必要,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最好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能够有效避免感染,灵活方便,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腕舟骨骨折固定融合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融合器包括弓背和钉脚,所述的弓背与钉脚为一体式结构,弓背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弧连接钉脚。
本发明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作,根据材料在0℃至40℃温度范围内产生记忆形变的特性,按骨折固定工程学结构要求设计本发明的特殊结构形态,固定器在0至5摄氏度的冰盐水中,将固定器的两个钉脚展开,直接置入腕舟骨骨折两断端后,用40摄氏度的热盐水湿敷于固定器上,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板材马氏效应产生动态加压力,加压自然、柔和,使器、骨容为一体,稳固可靠。本发明固定弧及其特殊角度的设计更有利于植骨、加压复位与固定,融合器直接置于皮下,无需外固定,既操作简便,又避免了感染,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向视图;
图3为图1之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弓背,2-钉脚,3-钉尖,4-固定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包括弓背1和钉脚2,所述的弓背1与钉脚2为一体式结构,弓背1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弧4连接钉脚2。
所述的弓背1与钉脚2为一体式结构,固定弧4过度连接弓背1与钉脚2。可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作,其他记忆合金材料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所述的钉脚2下端设置钉尖3。
所述的钉尖3向弓背1内侧倾斜,并与钉脚2轴向呈15~35°角。图4示除了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钉尖3至少一侧向弓背1外侧倾斜,并与钉脚2轴向呈15~25°角。外展式钉尖与内收式的钉尖会产生不同的收拢固定效果,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以达到最加的复位固定效果。
所述的固定弧4的半径为8~25cm。
所述的弓背1与钉脚2之间呈60~80°角,优化为70°角。
所述的钉脚2的长度为5~15 mm,优化为6 mm、8 mm、10 mm。
所述的弓背1的截面宽度为1~3 mm,厚度为0.8~2.0mm。
所述的钉尖3前端设有圆弧形钝尖,半径为1~3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本发明的特殊结构,产生优良的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可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等形状恢复材料制作,使用更加简便,无需专用的施压固定工具,自然恢复形态过程中实现固定,不易造成二次损伤。
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在0℃至40℃温度范围内产生记忆形变的特性,利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动态加压力来复位固定腕骨,避免患者创口感染,利于患者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本发明固定弧及其特殊角度的设计更有利于植骨复位与固定,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使用本发明时,首先放入0至5℃的冰盐水中使本发明固定器软化,将固定器的钉脚外展,以方便插入骨块上打好的固定孔中,固定器植入骨块后,再用40摄氏度热盐水热敷固定器,固定器形态恢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回复力自然将骨块聚合成一体。无需如现有技术固定器那样需要借助外力或外加部件进行锁紧固定,避免对骨部造成二次损伤而引起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
本发明的特点:
1、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2、操作简便,利用材料本身的形状恢复力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施力自然、柔和。
3、使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于腕舟骨等小块骨骨折的复位固定。亦可多个交叉组合使用,达到多角固定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永清;李川,未经徐永清;李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3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