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HC管桩流水传送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3419.0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4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智;张佩良;姜平平;胡旭东;刘凤松;陈强;李格平;李德刚;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航桩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B28B21/6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480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hc 流水 传送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属于PHC管桩的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程度高、高效及安全的PHC管桩流水传送生产线。
背景技术
PHC桩,即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桩是由专业厂家生产,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和掺加磨细料、高效减水剂等先进工艺,将混凝土经离心脱水密实成型,经常压、高压两次蒸汽养护而制成的一种细长空心等截面预制混凝土构件。自1987年我国首条管桩生产线引进至今已有20多年,全国有管桩生产企业近500余家,相关企业300余家,形成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业链产值可以达到300亿元,在中国的水泥混凝土行业里屈指可数。但是,管桩行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在生产方面仍然采用十几年前的工艺,自动化水平极低,使得管桩生产面临着劳动力需求量大、生产效率低、安全隐患多等一系列问题。生产管桩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今后10年将面临着“无工可招”的尴尬局面。因此,管桩生产企业必须改变现在的生产模式,加快技术进步,搞自动化的管桩生产线,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申请号201110237097.4)公开了一种管桩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制作笼筋,并将头板、尾板、笼筋组装到一起的笼筋制作区(1);设置在所述笼筋制作区(1)一侧上,用于将制作好的笼筋装配到底模上的装笼区(2);所述的笼筋制作区(1)与所述的装笼区(2)之间设有管模输送机组(3);
设置在所述装笼区(2)一侧上,对揭盖模后进行清理和输送盖模的盖模区(4);
设置在所述装笼区(2)与笼筋制作区(1)之间,对盖模和底模进行合模的合模区(5),所述的盖模区(4)与合模区(5)之间设有管模输送机组(3);
设置在所述的笼筋制作区(1)另一侧上,对合模后的模具布料的台前布料区(6);
设置在所述台前布料区(6)一侧上的离心成型区(7);
设置在所述离心成型区(7)一侧上的蒸养区(8);
设置在所述蒸养区(8)一侧上的拆模区(9),所述的拆模区(9)设置在所述的盖模区(4)一侧上;
设置在所述拆模区(9)另一侧上的蒸压区(10)。
上述生产线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该生产工艺需要先合模后布料,利用泵机液压系统提供约7Mpa的压力、通过伸进管模尾孔的泵送管进行混凝土布料,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高,因此拌制的混凝土水灰比和塌落度都比较大,生产的管桩容易产生干缩裂缝,降低了桩的强度和耐久性;
(2)先合模后混凝土布料,钢模内的混凝土布料多少不好检查,布料不均匀的情况不易发现,会导致管桩壁厚偏差过大的问题,影响管桩质量;
(3)该生产工艺钢筋笼、端板、头尾板都需要抬升到二楼平面上制作或组装,并管模需要进行多次上下升降,因此能量消耗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4)该生产工艺管模移动距离长,生产效率低;
(5)部分厂房被笼筋制作区分为两层,影响厂房内的采光和通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用工少、劳动强度小、安全隐患少、产量稳定的PHC管桩流水传送生产线,通过多跨自动流水循环布置,采用空中行车、地面上链条机、斜坡平台、地面下输送带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实现管桩生产的各工序之间流水传送,管桩生产达到了自动化、数字化和标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航桩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航桩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3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氟塑料换热器的薄壁微管的焊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真空室自动上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