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焦粉深度处理焦化废水COD及色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2757.2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8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凌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汉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28;C02F1/5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深度 处理 焦化 废水 cod 色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化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一种利用焦粉深度处理焦化废水COD及色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冶炼企业焦化过程所生产的焦粉,一般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作为还原剂和燃料大量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铁矿石的烧结过程。
焦化废水是在原煤干馏、煤气净化和化工产品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仅排放量大,其中还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且成分复杂,其中含有的无机物包括大量铵盐、硫氰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机物主要是芳香族化合物、酚类及其衍生物以及吡啶、喹啉、蒽等杂环大分子、难降解化合物。目前国内焦化废水基本采用物化或生化处理工艺,单一生化处理只能满足酚、氰、氨氮达标排放要求,COD、色度等指标难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而物化处理因为要投加药剂,成本往往较高。根据GB8978-1996要求和焦化废水处理现状,要实现主要污染物的全面达标排放,必须对生化处理后的废水实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
目前,国内外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和强氧化剂氧化法。宝钢曾经引进日本的活性炭吸附再生法深度处理其焦化生化废水,但因活性炭本身的价格比较昂贵,活性炭再生处理过程产生再生污水,再生操作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而导致装置最终停用。国外采用臭氧氧化法的地方,存在耗电量大、运行及投资费用高,操作不当易对周围生物造成危害等问题。强氧化剂氧化法也存在药剂费用高的缺点。国内发明开发的一些焦化生化废水深度处理新方法也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如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虽然显著但存在设备腐蚀、反应器堵塞、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微波辐射—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方法,同样由于技术成熟性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实现工业化还有较大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焦粉深度处理焦化废水COD及色度的方法,以解决目前焦化废水处理后COD和色度等指标难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难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焦粉深度处理焦化废水COD及色度的方法,在整体工艺上做了如下布局:生化系统出水依次流入蓄水池、焦粉吸附反应池、焦粉吸附沉淀池、高级氧化反应池、高级氧化沉淀池,最终出水达标外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a、于焦粉吸附反应池前端投加焦粉,在焦粉吸附反应池中与生化系统出水混合,进行吸附反应;
b、将a步骤中的混合液送入焦粉吸附沉淀池沉淀,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送入高级氧化反应池,沉淀送入贮渣池;
c、将步骤b所分离出来的上清液送入高级氧化反应池,通过投加混合絮凝剂,进一步去除COD、色度等;
d、将步骤c中的混合液送入高级氧化沉淀池沉淀,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进入清水池达标外排,污泥送至污泥浓缩池。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a中,投加焦粉的堆密度为0.5~0.7g/ml,投加量为进水量的1.5~5%(质量体积百分比);通过焦粉吸附反应池中的搅拌装置与生化系统出水均匀混合。
更进一步地,混合液在步骤a中为连续式进出水,保持流动。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投加的絮凝剂为HL-9705A、HL-9705B,投加量分别为600ppm、300ppm。
本发明利用焦粉物化性能类似活性炭的吸附性质,对焦化废水生化系统出水进行处理,搅拌混合后,在水中的浓度稳定,保持良好颗粒活性和较大的颗粒表面积,可以很好地吸附处理焦化废水。
步骤a采用连续式进出水,使焦粉吸附反应池的水力流态集混合与推流为一体,从而保持吸附池中焦粉始终处于悬浮状态,延长有效吸附时间,避免焦粉的过早沉积。
采用本发明后,可将焦化废水色度控制在20倍以下,COD控制在100mg/L以下,达到GB8978-1996国家一级出水标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注:A:生化系统出水;B:絮凝剂HL-9705A、HL-9705B; C:出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本发明在某废水处理工程中所做的运行试验,该试验为封闭试验,非特定人群不能接触、了解试验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汉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汉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27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横机的浮纱探测装置
- 下一篇:印染废水处理用陶瓷膜过滤元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