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长余辉发光功能的Sr2MgSi2O7:Eu2+,Dy3+纳米线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2163.1 | 申请日: | 201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锋;张明熹;吕朝霞;王超;杨文毅;黄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59 | 分类号: | C09K11/5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9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余辉 发光 功能 sr sub mgsi eu sup dy 纳米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长余辉发光功能的Sr2MgSi2O7:Eu2+,Dy3+纳米线的合成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长余辉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发光材料,在室温下,其发光在去掉激发源的情况下仍可持续几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由于人们对环保与节能的日益重视,长余辉材料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被广泛使用在应急显示、交通标示、夜光表、织物印花等领域,同时在大屏幕彩色显示板、电脑显示器、X射线增感屏、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长余辉发光材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研究较早的长余辉材料主要是硫化物,缺点是易水解、稳定性较差,发光强度及余辉性能不太理想。二十世纪60年代末以来,碱土铝酸盐长余辉材料得到广泛的研究,该体系具有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不含放射性元素等优点,然而铝酸盐体系长余辉材料也存在抗湿性差,烧结温度高,发光颜色单一等缺点。近年来,为了提高材料的发光性能,人们不断开拓新型基质体系,以硅酸盐材料研究最多。由于硅酸盐材料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水性强、紫外辐照性稳定、应用特性优异等特点,而且高纯二氧化硅原料价廉、易得,烧结温度比铝酸盐体系低100℃以上,因此最有希望取代铝酸盐的成为新一代最实用、最廉价的长余辉发光材料。
同时,研究人员为了提高硅酸盐材料的长余辉性能,挖掘其应用潜力,不断探索长余辉材料纳米合成技术。申请号为200610129257.2的发明专利报道了一种纳米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配方中以硅酸盐为基质,使用Eu2+作为激活剂,Dy3+为辅助激活剂,通过加入含硼的化合物提高余辉性能,从而形成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化学配方组成,其分子式为Sr2-x-yMgSi2O7:Eux,Dyy,其中0.001<x<0.05,0.001<y<0.05,H3BO3=0~0.3mol。使其利用纳米合成技术,制备纳米尺度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从而解决了现有长余辉发光粉体颗粒粗大,且激活离子等不能在基质中均匀分布等降低发光强度的问题,大大扩展了此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翟永清等人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7卷第2期等155~159页发表的《凝胶-燃烧法合成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一文中报道了一种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方法,首先将Eu2O3、Dy2O3溶于浓硝酸,制成Eu(NO3)3、Dy(NO3)3溶液,其准确浓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然后在100ml坩埚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共溶溶剂无水乙醇,按目标产物Sr2MgSi2O7:0.02Eu2+,0.04Dy3+的化学计量比,依次加入Si(OC2H5)4、Eu(NO3)3和Dy(NO3)3溶液,Mg(NO3)2·6H2O、Sr(NO3)2、H3BO3、尿素及少量水,搅拌使各物料完全溶解并混合均匀,调节pH值,在60~65℃水浴下加热蒸发,直至形成凝胶,将此凝胶在烘箱中于85℃下干燥,得干凝胶。然后将盛有干凝胶的坩埚置于马弗炉中,在一定炉温下(600~800℃)起火燃烧,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气体,火焰呈红黄色,整个过程持续约2min之后,取出坩埚,加盖冷却至室温,将所得前驱物研细,在1000℃还原处理1h即得目标产物,样品呈浅黄绿色。但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内部颗粒外形不规则,尺寸大小不一,一次晶粒尺寸在100nm以下,由于产物颗粒小,表面能大,导致一些大的团聚体的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联合大学,未经河北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2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