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羽毛球捡球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1530.6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5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江洪;史伟超;干金鹏;高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47/02 | 分类号: | A63B47/02;A63B6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毛球 捡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用品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羽毛球捡球机。
背景技术
羽毛球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因其简单易学、容易上手且兼具趣味性和对抗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然而,散落在场地的羽毛球收集工作成为最大的问题。现有的羽毛球收集机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用于收集单个羽毛球的机器,如中国专利号为96211619.X和专利号为200620098110.7的专利文献公开的羽毛球捡球器,这些捡球器需要逐一地拾捡羽毛球,故其效率比较低;第二类是可以同时收集多个羽毛球,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11137.0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捡球机,该捡球机无法将捡好的羽毛球按照一定顺序叠放,还需要人工来将球一个一个地顺序装入球筒,因此仍然费时费力,难以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羽毛球捡球机,利用羽毛球在飞行过程中自动更改方向的特性,使多个羽毛球自动排列整齐,无需人工操作。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是:包括车架、前后车轮,车架上设一圆筒结构的转台,转台上面盖有一漏斗状的圆盘,漏斗圆盘正中间开有中心孔的,沿漏斗圆盘的圆周方向均布与转台的轴向同向设置的四个球筒和四个挡板,球筒位于圆盘和转台的相应孔中,挡板的底部伸进球筒内且与球筒内侧贴合在一起,挡板的上部向上伸出圆盘;转台旁有相连的蓄电池和电动机,电动机通过传动轴连接由两个反向安装的棘轮机构组成的棘轮组;棘轮组上的棘轮机构D通过链条乙与链齿机构连接,链齿机构与连接于转台的外端底面上的冠状齿F相啮合;棘轮组上的棘轮机构通过链条甲连接设在捡拾机构的转轴上的链轮甲,捡拾机构包括转轴及固定设在转轴上的摩天轮,在转台和捡拾机构之间设有漏斗,球筒始终有一个位于漏斗的正下方。
所述漏斗口处设有传感器,传感器和电动机分别连接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接收传感器信息及调节电动机转向。
所述链齿机构由链轮B、转轴C和齿轮A组成,链轮B和齿轮A固定设在同一个转轴C上,棘轮组的棘轮机构D通过链条乙与链轮B连接,齿轮A与所述冠状齿F相啮合。
所述捡拾机构上有几组摩天轮,每组摩天轮由沿转轴圆周方向布置的捡球杆组成,捡球杆顶端设有可在转动过程中钩起羽毛球的钩子。
在车架的最下面设有一个呈弧形的大挡板,弧形开口朝向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使用一个电动机为两个机构提供动力,整体上简化了设计的复杂性,通过链轮传动和智能控制,可以精确控制捡拾羽毛球的个数和时间。
2、利用羽毛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自动调整方向的特性,将收集起来的羽毛球自动将其排列整齐,再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避免了从凌乱的球堆中二次捡拾的过程,使得捡球过程大大方便和简化。
3、由于羽毛球制作材料的限制,其在捡拾过程极易损坏,本发明对没有被捡到的羽毛球设置了挡球机构,使得没有被捡到的羽毛球分散到车体两边,避免遗漏的球被车轮或操作者碾压挤踏对羽毛球有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羽毛球捡球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中羽毛球捡球机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3 是图1和图2中漏斗圆盘3的四分之三结构放大视图;
图4是图1和图2中棘轮组14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链齿机构17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钩子9的放大图;
图中:1.把手;2.挡板;3.漏斗圆盘;4.转台;5.漏斗;6.传动轴;7.电动机;8.捡球杆;9钩子;10.转轴;11.链条甲;12.链轮甲;13.前车轮;14.棘轮组;15.链轮外壳;16.链条乙;17.链齿机构;18.大挡板;19.球筒;20.后车轮;21.电子控制单元(ECU);22.蓄电池;23.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一车体,车体是安装和操作平台,车体由车架23、前车轮13、后车轮20和把手1组成。车架23为一水平平台,车架23后部向上连接把手1,用手推车操作。前车轮13和后车轮20均连接车架23的底部,分别位于车架23底部的前、后位置,后车轮20是万向轮,可以在捡球过程中方便的车体转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1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的除料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三两银总生物碱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