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防撞梁用钢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0903.8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范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常熟环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2 | 分类号: | C22C38/32;C22C38/14;C22C38/06;C22C38/00;B60R19/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冯现伟 |
地址: | 21555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防撞梁用钢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用钢带。
背景技术
我们平常所说的保险杠是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其中外板是塑料或者轻薄的铁皮做的,实验证明它不经撞,只是为了美观;缓冲吸能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U形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纵梁连接。真正起保护作用的,是这根横梁。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保险杠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重要安全装置。一辆车应该有前后两根防撞钢梁,前面一根,在我们追尾人家的时候起作用,后面一根,在人家追尾我们的时候起作用。
现有的保险杠横梁,就是我们说的汽车防撞梁用钢带,其碳含量较高,抗拉强度在400-800MPa之间,延伸率≥13%,导致其脆性大、稳定性差,容易断裂。且由于是冷冲压件,其回弹很大,起皱严重,甚至强度超过一定值后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用钢带,能够提高钢带的强度及稳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韧性,不易断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用钢带,包括按质量百分比组成的下列成分:C:0.18%-0.21%,Si:≤0.40%,Mn:1.0%-1.5%,P:≤0.025%,S:≤0.01%,Al:0.01%-0.06%,B:0.001%-0.003%,Ti:≤0.05%,N:≤0.01%,Cr:≤0.4%,其余为Fe。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C的质量百分比为0.2%。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Ti的质量百分比为0.01%-0.05%。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汽车防撞梁用钢带中还包含有若干微合金元素。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微合金元素中包含Nb、V和Zr。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汽车防撞梁用钢带为热轧钢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汽车防撞梁用钢带,通过控制碳含量,及对其他合金元素的合理优化匹配,并且采用热轧技术,使钢带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且韧性好,不易断裂,可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汽车防撞梁用钢带,包括按质量百分比组成的下列成分:C:0.18%-0.21%,Si:≤0.40%,Mn:1.0%-1.5%,P:≤0.025%,S:≤0.01%,Al:0.01%-0.06%,B:0.001%-0.003%,Ti:≤0.05%,N:≤0.01%,Cr:≤0.4%,其余为Fe。
其中,可以添加Nb、V和Zr等微合金元素。
本发明的汽车防撞梁用钢带,主要控制参数为C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0.2%,所述Ti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0.01%-0.05%,用于提高钢带的加工性能。通过各合金元素质量百分比的合理化匹配,使汽车防撞梁用钢带的屈服强度≥300Mpa,抗拉强度≤700Mpa,延伸率≥18%,使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伸性能,同时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所述汽车防撞梁用钢带为热轧钢带,采用热轧钢板冲压成形技术,将钢带均匀加热到奥氏体化以上温度,适当保温后快速移动到模具,快速冲压成形的同时快速冷却,通过马氏体相变强化得到屈服强度≥1170MPa,抗拉强度≥1500MPa,延伸率≥8%的热冲压件。此热冲压件基本无回弹,成形精度高,用于汽车防撞梁上,可大大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汽车防撞梁用钢带,通过控制碳含量,及对其他合金元素的合理优化匹配,并且采用热轧技术,使钢带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且韧性好,不易断裂,可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常熟环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常熟环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0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净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