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GGF1在制备促进血管形成的药物中的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40339.X 申请日: 2012-07-12
公开(公告)号: CN102755638A 公开(公告)日: 2012-10-31
发明(设计)人: 王擎;吕丘仑;凃欣;徐承启;姚雨峰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8/18 分类号: A61K38/18;A61K48/00;A61P9/10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唐正玉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aggf1 制备 促进 血管 形成 药物 中的 用途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作用于骨骼肌和心肌的治疗心血管系统及其疾病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生长因子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进而刺激血管新生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生长因子AGGF1在制备促进血管形成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AGGF1可以是AGGF1蛋白、编码AGGF1的核苷酸序列或其活性片段。

背景技术

外周血管疾病,尤其是下肢血管疾病通常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的狭窄或者闭塞,从而阻止血流流向下肢(J Am Coll Cardiol 47:1239-1312(2006);循环(Circulation)94:3026-3049(1994))。当今社会,尤其是老年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下肢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成年人的发病率达到了12%(J Am Coll Cardiol 58:2020-2045(201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344:1608-1621(2001))。在美国大约有8百万到1千2百万的下肢血管疾病患者(循环(Circulation)110:738-743(2004))。而在德国,6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甚至达到了17%,男性更高,其患病率达到20%(糖尿病治疗(Diabetes Care)26:3357-3358(2003))。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也很多,有的呈现出典型的症状,例如间接性跛行,但很多情况下,下肢缺血疾病患者却表现出别的症状(J Am Coll Cardiol 47:1239-1312(2006);国际流行病学杂志(Int J Epidemiol)25: 1172-1181 (1996))。在一些严重的患者中,下肢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导致了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326: 381-386 (1992))。严重的下肢缺血病人的一年生存率接近25%。更为重要的是,下肢缺血患者中46%同时患有冠状动脉疾病,10%以上的病人还有脑血管疾病(J Clin Epidemiol 45: 529-542(1992);循环(Circulation)122: 1862-1875(2010))。

当前下肢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同时缓解下肢血管疾病的症状等方面糖尿病治疗(梅奥临床进展(Mayo Clin Proc)85(7): 678-692(2010))。降脂类药物。降血压药物和抗血栓药物等药物用于预防心梗和脑梗等疾病(梅奥临床进展(Mayo Clin Proc)85(7): 678-692(2010))。但是一些下肢血管疾病患者可能遭受着巨大的疼痛,而不得不选择截肢。为了避免截肢等其他严重的病症,血管形成术,支架和外周血管搭桥等外科手术常常用于腿部的血流再灌(血栓研究(Thromb Res) 106(6): V285-294(2002))。但是,一些接受过血管外科手术的下肢血管患者比接受外科手术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低(J Am Coll Cardiol 51: 1588-1596(2008)。最为重要的是很多下肢缺血患者因为种种原因,不适合做血管外科或者介入手术(循环研究(Circ Res)105: 724-736(2009))。所以采用血管生成因子等促血管新生和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方法,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尤其是在下肢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一些血管生成因子,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胎盘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等,都已经在下肢缺血动物和严重的下肢缺血病人中进行了实验。

Tsurumi第一次将VEGF用于缺血性治疗,利用兔的下肢缺血模型,将VEGF质粒注射入缺血部位,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循环(Circulation)94: 3281-3290(199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03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