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亲水性硅橡胶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40295.0 申请日: 2012-07-11
公开(公告)号: CN102731789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发明(设计)人: 姜彦;史红岩;蔡敏;张洪文;许胜;张义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大学;上海蒂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G77/442 分类号: C08G77/442
代理公司: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代理人: 王美华
地址: 213164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表面 亲水性 硅橡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有机硅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表面亲水性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生物医用、分析分离等。

技术背景

硅橡胶由于结构等特点,具有高透氧性,良好的机械性能、优良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臭氧、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耐寒性,生理惰性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在医学上可用作印模材料、全口义齿修复材料、修复较大面积气管壁缺损的框架、注入式硅橡胶面部充填假体、鼻假体、气囊状硅橡胶肺假体、防噪声耳塞、胃管、电子耳蜗电极、埋植剂、镍钛记忆合金硅橡胶可复性输卵管避孕栓、头颈部血管标本灌注材料。另外,还可以在硅橡胶膜上种植大鼠纤维环细胞、将硅橡胶复合套管用在断路器电容器上、用硅橡胶气囊代替金属芯模用于复合材料的成型等等诸多领域。

最近几年,由于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使得以石油为基础的原料价格上涨,而硅橡胶与石油依存度很低,传统概念上硅橡胶是一种特种橡胶,价格昂贵,这一观点现在已改变,今后只要性能满足要求,用硅橡胶替代通用橡胶是一种趋势。硅橡胶技术正向高性能、多功能和复合化方向发展,开发新型填料及其复合技术、改变合成工艺及物理化学等技术,可提高硅橡胶原有性能,同时改善成型加工性能,开发多功能环保型硅橡胶材料是当今硅橡胶改性技术发展的方向。从室温硫化硅橡胶角度来看,除现在的技术和产品外重点发展:氟硅胶粘剂、低模量单组份RTV胶粘剂、阻燃硅橡胶胶粘剂、新型硫化体系的单组份RTV胶粘剂、加成型硅橡胶胶粘剂、有机硅压敏胶胶粘剂等。

在医学领域,硅橡胶用途广泛,但是由于硅橡胶本身的局限性,存在一些缺点:如强度较低,耐油、耐溶剂和耐酸碱性差,较难硫化。另外,硅橡胶和生物植入体材料一样易于细菌粘附和感染。所以,近年来硅橡胶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对提高硅橡胶的性能,扩大硅橡胶的应用领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对硅橡胶改性的方法包括: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臭氧活化接枝,硅氢加成法,辐射接枝聚合物法,光化学诱导接枝聚合物法,但是通过这些方法在表面接枝的聚合物层不均匀,Xiao研究组采用自由基引发的聚丙酰胺化学改性,使改性后的硅橡胶亲水性可保持在1个月左右,且对酶的不可逆吸附较之原始的硅橡胶的吸附显著减少,但亲水性尚不能永久保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制备表面接枝均匀、亲水性性能优异的表面亲水性硅橡胶的制备方法。

一种表面亲水性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

采用现有方法制备室温硫化硅橡胶,如将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入到装有电动搅拌器的三颈烧瓶中,80-100℃真空脱水1-3h,加入5%-7%的硅烷交联剂,通N2搅拌均匀后,加入0.05%-0.1%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通N2搅拌反应15-30min,结束后真空脱气注入模具中,室温固化7-10天。

(2)硅橡胶表面活化

采用现有方法活化硅橡胶表面,如将室温硫化硅橡胶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10%的稀盐酸溶液中4-8h,反应结束后超声洗涤真空干燥或将室温硫化硅橡胶在紫外光下照射5-10min,使硅橡胶表面活化。

(3)引发剂修饰硅橡胶表面

将步骤(2)中表面活化的硅橡胶片加入到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非极性有机溶剂,缚酸剂,在冰浴下搅拌,滴加引发剂和非极性溶剂的混合溶液,滴完后撤去冰浴;在室温下搅拌反应0.5-1h,结束后超声洗涤,真空干燥,以获得表面引发剂修饰的硅橡胶。

(4)硅橡胶表面接枝

将步骤(3)中制备的带有表面引发剂的硅橡胶片,CuCl,2,2′-联吡啶(bpy),加入经烤瓶抽真空-通氮气的反应瓶中,然后加入亲水性单体,其中摩尔比为:n(CuCl):n(2,2′-联吡啶):n(单体)=1:3:140~330,加入体积比为1~2.5:1的丙酮、水混合溶剂,在40-60℃下反应4h-24h,结束后超声洗涤真空干燥,得表面接枝亲水性聚合物的硅橡胶。

所述步骤(1)中的硅烷交联剂为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步骤(3)中的非极性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丙酮等中的一种;缚酸剂为有机胺类,如二乙胺、三乙胺等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3)中的引发剂为α-溴代异丁酰溴、α-溴代丙酰溴、α-溴代丙酰氯、α-溴代异丁酰氯等含有两个卤原子的酰溴或酰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上海蒂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大学;上海蒂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02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