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刀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9750.5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3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蔚国;陈涛;李景超;刘振彬;蒋蓉蓉;黄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8B11/12 | 分类号: | B28B11/12;B28B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切加工及成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刀模,能够用于车用氧传感器基体加工及成型模具加工。
背景技术
汽车氧传感器是电喷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关键的传感部件,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降低汽车对环境污染、提高汽车发动机燃油燃烧质量的关键零件。
氧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高温和铂催化),利用氧化锆内外两侧的空气和汽车尾气的氧浓度差产生电位差,电位差会产生一个电压值,这个电压信号被送到电子控制单元(ECU)放大处理,ECU则根据氧传感器的电压信号,按照尽可能接近14.7:1的理论最佳空燃比来稀释或加浓混合气。因此氧传感器是电子控制燃油计量的关键传感器。
氧传感器是由多层结构集成,基体材料为氧化锆等陶瓷材料,其中定位孔、导通孔等是通过刀模模切加工而实现的。普通的刀模对陶瓷基材的硬度和厚度要求较高,若陶瓷基材硬度较低则加工后冲孔区域易产生变形,特别是软质基材加工后会在冲孔区域产生严重变形,不易于后续的丝网印刷与叠片的制作,另一方面,若陶瓷基材硬度与厚度较高则易加重刀模的磨损,严重影响刀模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刀模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新型刀模,该刀模具有加热功能,工作状态下刀模能够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模切工艺,既可生产切割边缘平整的复杂图案,又可大幅度延长刀模寿命。
本发明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热刀模,如图1所示,包括刀模组件1与加热组件2,刀模组件1与加热组件2相接触;如图2所示,所述的刀模组件1由基座12与刀板11组成,基座12上刻有刀板槽13,刀板11安装到刀板槽13内;所述的加热组件2包括位于基座12下方的加热平台21,以及安装在加热平台21上的电加热管35;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电加热管35两连接头24之间接通电源设备构成导电通路,电加热管发热,热量传导至刀板11。
所述的基座12具有导热性,具体材料不限,包括但不限于铁、铝、铜等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及金属合金等。
所述的刀板11具有导热性,具体材料不限,包括但不限于铁、铝、铜等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及金属合金等。
所述的加热平台21材料不限,可以是导热性材料,也可以是非导热性材料。当选用导热性材料时,包括但不限于铁、铝、铜等金属及金属合金等。
为了更好地控制加热温度,使刀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所述的加热组件还包括K型热电偶22,所述的电加热管35两连接头24之间还设置温控表33,该K型热电偶22采集加热平台21的温度,及时反馈至温控表33,温控表33通过升温速率控制导电通路的功率,以确保加热刀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所述的导电通路的电路连接方式不限,只要保证电路正确、可控即可。作为优选,导电通路由电加热管35,设置在电加热管两连接头24之间的交流电源31、保险丝32、温控表33和继电器34构成。
所述的导电通路中,设置在电加热管两连接头24之间的组件可以集成在加热平台21中,也可以设置在加热平台21外部。考虑到加热刀模的厚度等因素,优选设置在加热平台21外部。
所述的刀模组件1与加热组件2相接触。为了便于在实际操作中携带与拆卸,作为优选,刀模组件1与加热组件2采用紧固件相接触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紧固件优选为螺栓式,包括螺纹孔25及与其相配的螺钉23组件,以利于刀模部分与加热部分的拆分,以便更换不同图案的刀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加热刀模将模切刀模与加热组件结合在一起,在工作状态中,加热组件提供热量传递至刀模,使刀模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模切等加工工艺,不仅能够改进加工工艺,明显改善加工边缘缺陷,生产切割边缘平整的复杂图案,而且能够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刀模磨损、延长刀模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热刀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导电通路组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为:刀模组件1、加热组件2、电控组件3、刀板11、基座12、刀板槽13、盲孔14、通孔15、加热平台21、K型热电偶22、沉头定位螺钉23、电加热管35的连接头24、定位用的螺纹孔25、测温孔、交流电源31、保险丝32、温控表33、继电器34、电加热管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9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