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材布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9654.0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洪敏雄;傅郁;何松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篁城科技竹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K3/04 | 分类号: | B27K3/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531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胶方法,特别是指一种竹材布胶工艺。
背景技术
竹质板体的制备多包括浸胶工序,现有的布胶工艺为:将一定量的竹材捆绑成束,在将整束竹材放入胶池中浸泡,为保证胶池胶液浓度的均一性以及使竹材布胶完全,胶池中多会鼓入空气以搅拌胶液;经浸泡的整束竹材由胶池移出,并放置于连通胶池的沟槽的上方沥干,流到沟槽的胶液流回胶池,每浸泡一束或者几束竹材后即调整胶池胶液的浓度;待竹材不再有胶液滴出即完成浸胶工序。现有技术存在下述缺点:浸胶完成的竹材相对含水率在90%左右,下一工序对竹材烘干较为困难,烘干时长较大,多为一个小时左右,能源需求量非常大,生产成本高;采用自然沥干的方法,耗时多,多为1.5~2小时,效率低下;另外,随着沥干时胶液的回流胶池中的胶液浓度时刻产生着变化,采用空气搅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胶液自身的性质,胶池中的胶液浓度控制的精准度低,竹材浸胶的效果较为不理想;最后,竹材移出胶池时流下的胶液四处喷溅,既造成胶液的浪费,也影响场地的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材布胶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竹材相对含水率大,沥干时长大、效率低下,烘干能耗量大、成本高昂,浸胶效果不理想,胶液浪费大以及影响场地的环境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竹材布胶工艺,该布胶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a.将经干燥的竹材放置于浸胶容器的束缚框中,固定竹材;
b.往浸胶容器中加入配制好的胶液,转动束缚框使竹材浸没于胶液;
c.胶液从浸胶容器中排出,高速转动束缚框,将竹材吸附的多余的胶液甩出,多余的胶液甩出后由浸胶容器集中排出,浸胶容器排出的胶液重新配制胶液浓度备用;
d.将竹材由浸胶容器中取出得到布胶竹材。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该工艺根据离心原理,通过浸胶容器对竹材进行浸胶并脱干,经过该工艺所得到的竹材相对含水率可下降至40%以下,竹材的二次干燥更容易,大大地缩短了干燥时长,其干燥时间可以控制在20分钟以内,干燥所耗费的能源大大地减少,也大幅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工艺一次布胶时间为2分钟左右,布胶时长短,生产效率高;另外,该工艺所得的竹材上的胶液分布更均匀,布胶效果更为优越,用胶量也较小,胶液的浪费极少,且不对场地造成污染,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省至少50%的生产成本,该生产成本是指实施布胶工序和二次干燥工序的总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竹材布胶工艺,该布胶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a.将经干燥的竹材放置于浸胶容器的束缚框中,固定竹材;
b.往浸胶容器中加入配制好的胶液,转动束缚框使竹材浸没于胶液;
c.胶液从浸胶容器中排出,高速转动束缚框,将竹材吸附的多余的胶液甩出,通过控制束缚框转速以控制胶液的甩出量,竹材布胶更均匀,布胶效果更为优越,多余的胶液甩出后由浸胶容器集中排出,浸胶容器排出的胶液重新配制胶液浓度备用;
d.将竹材由浸胶容器中取出得到布胶竹材。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篁城科技竹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篁城科技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96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