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击式打孔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38952.8 | 申请日: | 2012-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罗永堂;李宁;赵玉良;崔洪涛;吕军;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永堂 |
| 主分类号: | E21B1/00 | 分类号: | E21B1/00;E21B10/26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打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工程施工中用于在地面钻孔的冲击式打孔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钻孔设备主要采用螺旋钻孔机,但螺旋钻孔机只能用于土层中钻孔,遇到土质较为复杂的地区就无法使用。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件CN201671531U公开了一种工程冲击钻机,这种冲击钻机是用卷扬机通过钢丝绳绕过向上延伸的天梁桅杆悬吊冲击钻头,利用卷扬机连接的卷筒机构使冲击钻头吊起后靠自重自由下落将岩石击碎。但这种工程冲击钻机结构复杂、造价较高,而且其体积较大,难以进入河道、沟渠等较为狭窄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的冲击式打孔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击式打孔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在相应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回转体及与回转体配合间歇夹持带动钻杆上行的支撑体,回转体具有外周缘,支撑体具有与回转体的外周缘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撑部,在回转体的外周缘与支撑体的支撑部之间设有用于供钻杆竖直通过的钻杆间隙,所述回转体的外周缘上设有在转动时用于与支撑体的相应支撑部配合、以使钻杆间隙不大于钻杆外径而夹持钻杆的夹持配合部分及用于使钻杆间隙大于钻杆外径而释放钻杆的间隙配合部分。
所述的回转体由盘形凸轮构成,构成回转体的盘形凸轮上用于与支撑体配合的夹持配合部分由盘形凸轮外轮缘上绕其转轴同轴设置的圆弧段构成,所述的间隙配合部由盘形凸轮外轮缘上连接对应圆弧段两端的平面段构成。
所述的支撑体由转轴与回转体转轴并列平行设置的盘形凸轮构成,构成支撑体的盘形凸轮外轮缘具有与回转体的夹持配合部及间隙配合部分别对应配合的圆弧段和平面段,所述的钻杆间隙设置于两盘形凸轮的外轮缘之间,所述的构成支撑体的盘形凸轮与构成回转体的盘形凸轮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同步传动连接且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的盘形凸轮的外轮缘上平面段的长度小于圆弧段的直径。
在所述盘形凸轮的外轮缘的圆弧段上相对开设有周向延伸、用于与对应钻杆表面贴合的圆弧槽。
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用于与钻杆在竖直方向上导向配合的直线导向机构。
还包括冲击钻头,该冲击钻头的一端固连有同心延伸用于与盘形凸轮配合的钻杆,冲击钻头的另一端设有用于破碎石块的冲击头,在冲击钻头的外周面上凸设有螺旋盘绕的肋片。
所述的肋片由不衔接的两段组成。
本发明的冲击式打孔机是在机架上转动装配一对相对配合的盘形凸轮,其工作时,两盘形凸轮外轮缘上的夹持配合部相互配合夹持钻杆带动钻头向上运动,当两盘形凸轮旋转到其外轮缘上的间隙配合部相对时,钻杆脱离两盘形凸轮的夹持,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落,对石块形成冲击,当两盘形凸轮外轮缘上的夹持配合部在旋转夹持住钻杆时,重新带动钻杆向上运动,钻头在竖直方向上的频繁动作,其下落时形成的冲击力作用在石块上将石块击碎,该冲击式打孔机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重量轻、造价低、易组装、易拆卸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工业、农业的水井钻凿、建筑基础施工、桥梁基础施工等钻挖基孔工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冲击式打孔机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盘形凸轮的传动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中箭头所示为盘形凸轮的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冲击式打孔机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冲击式打孔机主要由冲击钻头1和用于驱动冲击钻头1在竖直方向上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组成。其中,冲击钻头1的下端一体固设有用于破碎石块的冲击头4,在冲击钻头1的上端延伸固连有同心设置的钻杆3,在冲击钻头1的外周面上还盘绕设有螺旋肋片2,本实施例中,冲击头4由三个以上围绕圆周均匀分布的尖锐冲击齿组成,螺旋肋片2设有至少两段,且各螺旋肋片2之间前后不衔接,该螺旋肋片2一方面可以在打孔时扩孔,另一方面可以在打孔时压制孔洞内的泥浆,防止泥浆飞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永堂,未经罗永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89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