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容量汽车用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7789.3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1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赖兴强;帅鸿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索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8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汽车 磷酸 锂离子电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容量汽车用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资源日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寻求开发传统石化能源的替代能源、实现无害资源产业发展、谋求人与环境的和谐显得尤为迫切。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大容量、高功率电池的需求愈来愈强烈,特别是对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动力源以及备用电源电池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使用的动力电池主要为铅酸动力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中的铅,镍镉电池中的镉从开采、冶炼到生产的排污,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在其废弃后若处理不当,仍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对环境无污染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动力电池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市场上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以常规型低容量为主,正极材料主要使用钴酸锂材料。但是钴酸锂材料的高温安全性和耐过充性能较差,所以不能用作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组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另外,制备大容量高功率动力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若使用常规卷绕式结构,其电池极片必然很长,给制片带来很大的困难,并且极片容易受损,不但会影响电池容量性能,而且会导致电池的安全性降低,另外电池内阻较高,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较差。因此,到目前为止,制备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进展缓慢。
磷酸铁锂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结构稳定、安全性能好、成本低廉、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构成任何污染等特点,是制备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最有发展潜力的正极材料,但是磷酸铁锂加工困难,容易在制备浆料过程中吸水,造成涂布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人们迫切希望一种大容量高功率聚合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容量汽车用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相对于小电池并联组成大容量电池而言,单体大电池具有控制点少、系统易管理等优点,具有温度分布均匀、电池内阻小、内部无应力、倍率放电好及电池安全性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一种大容量汽车用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1)按重量百分比,将86%-94%的碳粉、0.5%-2%的导电剂、2%-4%的粘结剂和余量的溶剂置于搅拌器中,抽真空充分搅拌制成浆料,把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得到电池负极极片;
(2)将上述的负极极片经干燥、辊压、分切、模切、和正极极片叠片后制成电芯;
(3)将上述电芯干燥后装入塑胶壳,封装,检漏;其中,塑胶壳的顶端设有注液孔,注液孔上安装有安全阀;
(4)将上述封装干燥好的电池抽真空注液、搁置;
(5)将上述电池预充、老化、化成,得到成品电池。
所述步骤(1)中的导电剂为导电碳黑SP。
所述步骤(1)中的粘结剂为SBR-CMC-LA132体系。
所述步骤(1)中的溶剂为去离子水。
所述步骤(1)中的搅拌速度为1700-2100rpm。
所述步骤(1)中的铜箔的厚度为10~20μm。
所述步骤(2)中叠片时正极极片为50-80张,负极极片为51-81张。
所述步骤(3)中的安全阀为弹簧微启式安全阀。
所述步骤(5)中的老化温度为45℃,老化时间为48-72小时。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相对于小电池并联组成大容量电池而言,单体大电池具有控制点少、系统易管理等优点;
(2)本发明叠片式的制作方法生产出的电池具有温度分布均匀、电池内阻小、内部无应力、倍率放电好及电池安全性好等优点;
(3)本发明相对于钢壳电池,塑胶壳电池安全性好;
(4)本发明安全阀连接注液入口,具有预充、化成放气作用;气压大时,具有泄压作用,确保电池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主视图;其中,1为塑料壳,3为安全阀;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1为塑料壳,2为注液孔,3为安全阀,4为正极,5为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索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索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7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簧跟踪环式给煤机驱动定位装置
- 下一篇:舰船用纵向水密消磁电缆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