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微粉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7315.9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军;田雪辉;刘长杰;吕庆香;张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博洋环境资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7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废水 排放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研磨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碳化硅微粉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的硬度仅次于天然金刚石和一种黑刚玉,因此,碳化硅颗粒是优质磨削材料。作为硅片线切割刃料使用碳化硅微粉,在碳化硅微粉生产工艺中,包括碱洗、酸洗提纯,水力溢流分级处理等工艺过程,粒度不到1微米的碳化硅微粉,很难通过自然沉降的方式沉淀下来。因此,所排放的废水中悬浮物严重超标,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三种,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碳化硅加工行业污水的主要特点是悬浮物含量高。现有的大部分碳化硅生产厂家一般采用沉淀方式,具体有加药混凝沉淀方式去除污染物。但是,加药混凝沉淀工艺存在基础设施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运行不稳定、操作繁琐的缺陷。
目前,有关碳化硅微粉的废水处理的文献报导较少,尤其尚未见到有关碳化硅微粉的废水处理零排放的文献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新型膜技术用于碳化硅微粉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方法。经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完全回用到碳化硅微粉的生产过程中,实现污水的零排放。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碳化硅微粉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废水进入沉淀池进行自然沉淀分离;
(2)沉淀池出水进入膜分离池,通过膜设备进行分离浓缩,超滤膜过滤运行压力控制在0.1-0.6MPa,每20分钟反冲洗2分钟,反冲洗时控制反洗水或膜片膨胀至正压0.2kg/c㎡,以恢复超滤膜的过滤通量;
(3)膜分离池浓缩液进入脱水机脱水,滤液送回到膜分离池,滤饼回收作为副产品销售;
(4)膜设备上清液回用到车间生产中。
本发明碳化硅微粉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方法,所述的膜设备采用孔径为0.001-0.02μm的旋转圆盘平板超滤膜。
本发明碳化硅微粉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方法,所述的脱水机是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卧螺离心脱水机、叠螺脱水机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控制是:
(1)废水进入沉淀池;
(2)沉淀池出水进入膜分离池,通过膜设备进行分离浓缩,超滤膜过滤运行压力控制在0.1-0.6MPa,每2-20分钟反冲洗2-10分钟,反洗时控制反洗水或膜片膨胀至正压0.1-0.2kg/ c㎡即可。通过间歇式反洗即可使滤膜保持畅通和高通量;
(3)膜分离池浓缩液进入脱水机脱水,滤液送回到膜分离池,滤饼回收作为副产品销售;
(4)膜设备上清液回用到车间生产中。
本发明与传统的处理工艺方法相比,采用旋转圆型平板UF膜组处理后的废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低。
本发明所用旋转圆型平板UF膜的优点如下:
1、采用创意全新的结构设计,高度集成的膜组件浸没式旋转运行,流道内雷诺系数达到 6000-11000,无需曝气即可实现高效错流过滤和膜表面自动更新;
2、将膜组件高度集成为动态设备,管路系统简约,设备总体结构紧密;
3、浸没式旋转运行,使滤液产生强力湍流和冲刷,实现高效错流过滤;
4、无需曝气和反冲洗,即可实现膜表面的自我更新,能耗节约 40%;
5、必要时在2-4小时内即可在线完成膜组件的化学清洗,对后续工艺无影响,用药量仅为传统膜设备化学清洗的 1/3。
本发明解决了碳化硅微粉废水处理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同时也实现了碳化硅微粉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本发明具有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稳定、满足工程化的要求、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实施例:对碳化硅微粉生产加工废水的零排放处理
1、废水原水水质指标为:
pH 6-9;
COD 400-600 mg/l;
SS 500-1000mg/l。
2、采用圆盘平板超滤膜孔径为0.02μm,具体操作:废水首先进入沉淀池进行自然沉淀分离,沉淀池出水进入膜分离池,通过旋转式圆盘平板膜过滤,上清液回用到生产车间,膜的浓缩液进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滤饼作为副产品收集销售,滤液返回到膜分离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博洋环境资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博洋环境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7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