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杨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34858.5 | 申请日: | 2012-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7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建益 |
| 主分类号: | A61K36/185 | 分类号: | A61K36/185;A61P1/00;A61P1/12;A61P1/16;A61P31/06;A61P11/04;A61P3/10;A61P9/12;A61K12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32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杨梅 提取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杨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属于植物提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杨梅(Myrica rubra)是杨梅科常绿乔木植物,主产于我国浙江、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及广东,资源十分丰富。杨梅为药食两用的芳香植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杨梅的果实、核、根、树皮均可入药,有止血、疗烫伤、治痈肿、止腹泻等功效,民间有用杨梅叶治烫伤、臃肿、腹痛等疾病的习俗(中药大辞典1979)。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梅叶中存在较高含量的总黄酮,总黄酮主要为杨梅素、槲皮素等,具有收敛剂,兴奋剂和催吐剂的作用,可治疗腹泻、黄胆肝炎、淋巴结核、慢性咽喉炎等疾病。从杨梅叶中提取出的黄酮醇甙、黄酮醇等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保肝降酶、调血脂、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抗病毒、抑制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和生长、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夏其乐等,“食品科学”2004,25(1):55~57]。杨梅叶中分离得到的总黄酮具有降血糖、降血压的作用[李国成等,“中草药”2011,42(5):863~865]。
鉴于杨梅叶具有上述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对杨梅叶提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代表性的是有机溶剂萃取法,将干杨梅叶粉碎用乙醇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液过树脂吸附柱,用低级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杨梅叶提取物。这一方法的提取溶剂使用不充分,造成提取溶剂使用量大,料液浓缩量大,导致溶剂残留多,所得产品收率低,生产成本高,工艺步骤较多也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胡静丽等,“杨梅叶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研究”《食品科学》2003年第01期],以干杨梅叶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振动增加溶剂进入杨梅叶细胞的渗透性,获得自身的巨大加速度和动能,产生空化气泡,气泡剧烈运动对细胞形成强大的剪切力,有效地破碎杨梅叶的细胞壁,加速胞内物质向介质释放、扩散和溶解,将杨梅叶中的总黄酮提取出来。而申请人通过实验发现杨梅叶在干燥过程中会丧失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其有效成分的破坏程度也很大,对后续的总黄酮精制影响较大。另外,杨梅叶干燥后,细胞壁木质化,细胞液系统环境发生改变,水难以进入细胞内部,只能用有乙醇等机溶剂提取,其杂质多、提取率低,相应的生产成本也较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又因杨梅叶质量受天气、产地、采集时间、存期等因素影响,导致杨梅叶的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较难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因此,申请人从新鲜状态的杨梅叶中制备提取物的想法应运而生,而国内外尚没有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杨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可最大限度保存杨梅叶中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提高产品得率以及后续的总黄酮高纯度制备,且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中提取物的制备是通过下述步骤实现的:
(1)取新鲜状态的杨梅叶洗净,粉碎,得粉碎叶;
(2)将粉碎叶放入榨汁机中,加入粉碎叶3~8倍重量的水打浆,压榨,得榨汁液及原料渣;
(3)取榨汁液过滤,滤液过AB-8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后用含水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榨汁液粗提物;
(4)取原料渣,加入原料渣2~6倍重量的水提取,将提取液过滤,滤液过AB-8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后用含水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原料渣粗提物;
(5)将榨汁液粗提物和原料渣粗提物合并用90%以上乙醇提取精制得杨梅叶提取物。
所述步骤(1)中,新鲜状态的杨梅叶是树龄为5年以上,于3月至4月和6月至11月从树上采摘下之后不超过48小时的鲜杨梅叶。
所述步骤(3)和(4)中,含水乙醇为35%~75%乙醇,最佳70%乙醇。
所述步骤(4)中,提取方法为在35℃~65℃下浸提2~4次,每次0.5~2小时。
本发明中,以新鲜状态的杨梅叶为原料,进行压榨处理,使杨梅叶的有效成分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经研究显示,新鲜状态的杨梅叶体内生物活性成分为均态存在,细胞液系统稳定,而其细胞壁比较脆弱,此时进行匀浆压榨,可使细胞壁破坏,活性成分被快速提取出来,经过压榨所得的榨汁液直接提取分离,就可得到具有大部分生物活性成分的杨梅叶提取物。而压榨后的原料渣中还有一小部分生物活性成分,申请人对原料渣部分用热水再次进入细胞内部进行提取,在综合利用鲜杨梅叶原料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提取率和收率。结果证实,本发明所得到的杨梅叶总黄酮提取率超过4%,在杨梅叶提取物中,总黄酮达58%以上,该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参见文献《山西中医》,2008,24(2):55~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建益,未经陆建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48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操作炉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常压热水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