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及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34173.0 | 申请日: | 2012-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曹姝文;肖晶;黄德智;吴早春;桂琪;张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C02F3/34;C02F1/5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 地址: | 51011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高含盐量难 降解 废水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如医药废水、石油开采废水、化工及印染废水等,这些废水中既含大量的盐分(Cl-、Ca2+、Na+等离子),又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是废水处理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此类废水通常采用物化法、生物法处理,由于采用物化法处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因此,生物法仍是此类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重点。高含盐量有机废水所含盐类物质多为Cl-、SO42-、Na+、Ca2+等物质,若这些离子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并且高浓度的盐会导致污水密度增加,活性污泥易上浮流失,从而严重影响生物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因此,常规的生物法很难有效地处理该类废水。
对于高盐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目前多集中于厌氧生物技术方面,主要包括ABR技术、ASBBR技术、UASB技术等。但是,上述的几种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盐度适应性差。将污泥驯化后可提高高盐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效率,但当高盐环境变化为淡水环境时,污泥的适应性很快消失,处理效率明显降低,严重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且盐度在0.5-2%之间的变化通常会对处理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
降解速率慢。随着盐度的升高,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逐渐下降。
污泥流失严重。盐度改变了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改变了污泥的沉淀性和出水SS,导致污泥流失严重,影响生化效果,并造成出水水质恶化。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利用经驯化后的污泥进行生化处理是可行的,要提高其处理效率,必须进一步提高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抗盐度冲击能力,提高反应器的容积负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和一种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包括盐度均质池和由盐度均质池进水的厌氧装置,所述厌氧装置包括底部的进水区、中部的反应区和顶部的出水区,所述进水区设有与盐度均质池连通的进水总管,所述反应区由下至上设有多个悬浮填料层,每个悬浮填料层均对应设有一段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交错的定位于厌氧装置内壁,所述悬浮填料层附着有嗜盐微生物群落,所述出水区设有出水堰、与出水堰连通的出水管和三相分离器。
所述盐度均质池设有测量池内废水的盐度检测仪,盐度均质池池内设有废水提升装置,所述废水提升装置与进水总管连接,所述盐度均质池内一相对的角上设有搅拌装置。
所述进水总管连接有若干进水支管,所述各进水支管呈“米”形均匀布置在厌氧装置底部。
所述悬浮填料层包括大量悬浮填料,所述悬浮填料呈六边形,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为80%-90%。
所述悬浮填料层有四个。
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等间距布置的多层斜板,每层斜板上连接有与斜板垂直的支板,所述支板与斜板形成气室,所述支板上装有气体导出支管,所述气体导出支管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气体导出管,所述斜板包括下方的反射面和上方的沉淀面。
所述厌氧装置底部设有连通厌氧装置内部的污泥回流管。
一种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 用多份嗜盐微生物在盐度不同的含盐环境中驯化出不同等级的嗜盐微生物群落,并使每组嗜盐微生物群落附着在一个悬浮填料层中,把悬浮填料层装入到厌氧装置中,并按驯化期间含盐环境的盐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从下至上布置;
b. 废水进入盐度均质池,把含盐度控制在3%-5%,通过进水总管提升至厌氧装置;
c. 废水从厌氧装置底部进入后与厌氧装置中的污泥接触、混合,由厌氧污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由下向上流动并通过多个悬浮填料层和多段折流板,由附着在悬浮填料层上的嗜盐微生物群落大量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沼气,由折流板增加水力停留时间;沼气与经过处理的泥水混合物进入三相分离器后进行三相分离,絮凝后的污泥重新进入厌氧装置中,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排出,沼气排出厌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41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