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仓白蒜-水稻两熟制水旱轮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3925.1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5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峰;董明辉;乔中英;冯慧名;王建平;顾俊荣;杨代凤;刘凤军;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仓 水稻 两熟制 水旱轮作 高产 高效 种植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仓白蒜、水稻种植技术,尤其涉及“太仓白蒜-水稻”两熟制水旱轮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使得农业用地面积越来越少,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种植效益,常年投入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了土壤肥力下降,农业污染严重,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利于资源节约和农业高效、环境友好的有机结合。为此许多地方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盲目缩粮扩经,来提高单位面积附加值,挤占粮食种植面积。但这种放弃粮食生产而一味追求经济价值的做法,极有可能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利用水稻与经济作物轮作是解决以上矛盾的一种实用、有效的途径,但由于作物生长季节矛盾、茬口衔接、田块要求和农田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问题而有诸多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与高效栽培的矛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粮食作物)和太仓白蒜(经济作物)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合理组合、密度安排、肥料运筹、化学调控、茬口衔接等内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环境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整体协调发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在水稻收获后5~10天,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稻秸秆全量还田,施足基肥;太仓白蒜播种时开好播种沟,沟深4~5cm,沟距30~33cm,按10~12cm株距播种,密度30~37.5万株/公顷,播后增施苗肥、腊肥、抽苔肥。蒜苗出土后及生长前期,及时中耕除草。5月上旬开始,当蒜苔露出叶口10~15cm,总苞变白时即为蒜苔采收适期。蒜苔采收18~20天后,大蒜叶片发黄,假茎松软,为蒜头适收期。
(2)根据太仓白蒜生育特性,选择生育期偏早的中熟中粳水稻品种,6月上旬大田耕翻晒垡,增施磷钾肥,整平田块,开好田头地边四周排水沟。6月10号按每公顷75公斤种子进行水稻直播方式播种,播后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基本苗200万/公顷,进行节水浅湿灌溉水分管理,实施节氮增磷补钾、平衡配方施肥技术,9月25至9月30日水稻黄熟期露水干后收获。
(3)10月初水稻收获后,稻秸秆全量还田,施足基肥,准备本年度的太仓白蒜生产。
本发明所依据的理论是:
(1)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和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减缓太仓白蒜长期旱作带来的多种土传病害发生;(2)大蒜中分泌的大蒜素有利于减少和抑制稻田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3)在大蒜栽培上推广稻草还田技术,使稻草和大蒜茎叶得到了循环利用,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又避免了因焚烧稻草而造成的环境污染;(4)太仓白蒜茬土壤肥力较好,深层土壤中没有被太仓白蒜吸收的氮肥能被水稻吸收利用,在水稻直播前基肥中可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5)水稻收获为9月底,10月初即可上市,产量稳定在6750公斤/公顷,8~10元/公斤,大蒜产量在蒜苔3750公斤/公顷,2.4~3.0元/公斤;蒜头11250公斤/公顷,6元/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1)太仓白蒜前茬水稻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选用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的中熟中粳苏香粳3号作为前茬水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熟期早、米质优、产量高的特点,6月上旬采用直播的方式播种,9月下旬即可收获,10月上旬有利于太仓白蒜的及时播种,产量在6750公斤/公顷以上,即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为后茬太仓白蒜的播种腾出较充裕的时间。
(2)太仓白蒜播种
在水稻收获后5~10天,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稻秸秆全量还田,还田量6000公斤/公顷;开好播种沟,沟深4~5cm,沟距30~33cm,沟系配套。再每公顷配施标准鸡灰7500公斤,NPK复合肥900公斤,施肥不宜施在播种沟中,将肥料施入土中,达到土肥相融,减少肥料对种子的灼伤。选用蒜头大、圆、蒜瓣整齐的大蒜作蒜种,在播种前用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2小时左右,有利防病和早出苗齐苗。10月上旬播种,按10~12cm株距播种,密度30~37.5万株/公顷。
(3)太仓白蒜播种后田间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未经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Chukrasone A在升高白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