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灼热丝高韧性阻燃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3085.9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2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孟成铭;郭建鹏;王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25/18;C08L25/04;C08L51/06;C08K13/04;C08K5/03;C08K7/22;C08K7/24;C08K3/32;C08K5/3492;C08K5/435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灼热 韧性 阻燃 pa66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A66复合材料,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高灼热丝高韧性阻燃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耐磨损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汽车部件,机械部件,电子电气领域等,成为五大工程塑料用量之首,在很多应用上代替传统的金属材料。在电子电气领域,IEC 60335要求所有可能被引燃或传播火焰的非金属材料应经受至少550℃的灼热丝测试或具有HB40等级。当材料的可燃性额定等级不能被确认时,及针焰测试不被采用时,IEC标准要求靠近或支撑载流连接件的部件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灼热丝测试。对于某些领域更是要求GWIT达到850℃。未经改性的PA66易燃,限制了其在电子电气领域的应用。传统的阻燃改性配方体系由于阻燃剂的加入量大,导致PA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下降明显。本发明采用新的阻燃增韧体系,意在提供一种高效高灼热丝高韧性阻燃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文献CN:101717578B,公开了一种增强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02382467A ,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热老化PA6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但是关于一种高灼热丝高韧性阻燃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灼热丝高韧性阻燃PA66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灼热丝高韧性阻燃PA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灼热丝高韧性阻燃PA66复合材料,所述的PA66复合材料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wt%)组成:
PA66 64.1-73.1
阻燃剂A 12-15
阻燃剂B 5.4-15
增塑剂 1-5
增韧改性剂 1.9-7
抗氧剂 0.2-1
润滑分散剂 0.2-1
所述的阻燃剂A为溴系阻燃剂,阻燃剂B为膨胀型阻燃剂,所述的增塑剂为苯磺酰胺类衍生物,所述的增韧改性剂为接枝型增韧改性剂。
所述的PA66的特性粘度为2.4~3.2Pa*S。
所述的溴系阻燃剂为十溴二苯乙烷、聚溴代苯乙烯、溴代聚苯乙烯、溴代苯乙烯共聚物、四溴双酚A环氧低聚物、四溴双酚A碳酸酯低聚物的一种或几种复配。
所述的膨胀型阻燃剂为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双氰胺及其衍生物、胍及胍盐的一种或几种复配。
所述的增塑剂是苯磺酰胺、对甲苯磺酰胺、邻对甲苯磺酰胺、N-乙基甲苯磺酰胺或N-丁基甲苯磺酰胺。
所述的接枝型增韧改性剂为乙烯与辛稀接枝共聚物。
所述的抗氧剂为HD168与HD98按重量1:1比例复配。
所述的润滑分散剂为硅酮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灼热丝高韧性阻燃PA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以下组分及含量(wt%)备料:
PA66 64.1-73.1
阻燃剂A 12-15
阻燃剂B 5.4-15
增塑剂 1-5
增韧改性剂 1.9-7
抗氧剂 0.2-1
润滑分散剂 0.2-1
所述的阻燃剂A为溴系阻燃剂,阻燃剂B为膨胀型阻燃剂,所述的增塑剂为苯磺酰胺类衍生物,所述的增韧改性剂为接枝型增韧改性剂。
(2)将上述原料放入高混机中混合3-5min后出料,得到混合物,然后控制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温度240-250℃,螺杆转数180-600转/分,将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即得产品。
本发明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PA66复合材料灼热丝GWIT超过870℃,韧性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等综合性能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2,3
一种高灼热丝高韧性阻燃PA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0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运汽车无线超载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高精度薄型材料的贴合辊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