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代烃厌氧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2794.5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6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林匡飞;刘勇弟;吕树光;周雅珍;沈婷婷;李璐;陆强;王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00 | 分类号: | C12N1/00;B09C1/10;C02F3/34;C02F10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施春花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代烃厌氧 降解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生物法治理地下水污染领域技术,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氯代烃厌氧降解菌剂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氯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绝大多数是人工合成。因为氯代烃普遍应用在工厂的生产中,从而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均有较为严重的污染。氯代烃不仅具有较高的毒性,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对人体的肝、肾、心血管和胃肠等器官都有极强的毒害作用,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这些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氯代烃的广泛存在及其危害性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所以有必要立即采取措施对付这种污染。
目前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主要是指抽出处理法,是地下水修复的代表性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化学氧化法也常用于石油烃污染及氯代烃污染的地下水修复,但是成本较高。生物法包括微生物降解和植物修复,在土壤中接种高效的菌种可以显著提高降解效果。与上述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生物法处理无需大量的能量,成本较低,同时,它们也能够完全降解污染物和使之脱毒而不会引起二次污染。而且即使污染物处于低浓度也可以进行降解,可以完全意义上的实现降低污染,且降低治理费用。
利用天然存在或者经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并强化或促进微生物的代谢功能,从而将有毒污染物的活性降低或者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现已成为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的降解作用是造成地下水内氯代烃转化的主要原因。但氯代烃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这往往能够抑制其生物可降解性。同时,土壤中可能缺少降解氯代烃的微生物,制约了氯代烃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厌氧生物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因此,筛选出氯代烃高效厌氧降解菌对于治理和修复氯代烃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氯代烃厌氧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氯代烃厌氧降解菌剂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代烃厌氧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厌氧培养基的配置,配置无机盐培养基加入到1 L三角烧瓶中,并加入1 L去离子水,高压蒸汽灭菌,取出培养基,并加热至沸腾时加入刃天青指示剂,至溶液呈蓝色;
(2)待培养基冷却后,通入高纯氮气,进一步除去里面氧气,冷却至室温,依次加入3g NaHCO3和0.5g Na2S·9H2O,厌氧微生物刺激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各1mL,调节pH 值为6.5-7.5之间,待溶液变为无色;
(3)装瓶,每个血清瓶中称取5 g受三氯乙烷污染的土壤样品,取100 mL步骤(2)获得的培养基分装到血清瓶中,加入三氯乙烷标准液,使培养基中三氯乙烷浓度为5 mg/L,打入5 mL的H2,放入生化培养箱中25 ℃条件下厌氧培养;
(4)向另一个按步骤(1)至(3)处理后的血清瓶内转接10 mL上述步骤(3)获得的培养液,厌氧培养,经过3次转接,培养瓶中固体颗粒物基本除去,氯代烃厌氧降解菌剂得到有效富集。
步骤(1)中所述无机盐培养基的组成为:MgCl2·6H2O:0.4 g.L-1,KH2PO4:0.2 g.L-1,KCl:0.5 g.L-1,NH4Cl:0.25 g.L-1,NaHCO3:3 g.L-1,CaCl2·2H2O:0.075 g.L-1,NaCl:1 g.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27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