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缘带锁边的芯材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2546.0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2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介明;陈照峰;陈清;李承东;李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艾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2 | 分类号: | B32B17/02;B32B17/10;B32B7/04;B32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缘 锁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缘带锁边的芯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绝热板以玻璃纤维为芯层材料,以阻气复合薄膜为封装袋,经真空封装后制备而成。由于它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板内真空度,降低气体的对流从而实现高效绝热,因此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和优异的保温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保温材料。
芯材本身应为多孔材料且具有低的导热系数,用于限制残余在真空绝热板中一些气体分子的运动空间,从而阻止气体热对流及热传导。同时,芯材还应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在真空条件下外部的封装薄膜收缩、坍塌。
实际生产时由于厚度的需要,在制作真空绝热板的时候往往将多层芯材相互叠加,再装入封装阻隔膜中抽真空形成真空绝热板。然而,由于人工操作,多层芯材叠放时并不完全对齐,最后形成的真空绝热板四周也不平整,保温板整体稳定性降低,影响了其导热系数。因此,找到一种在不影响芯材特性的基础上又能稳定固定芯材位置的方法对真空绝热板成型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边角整齐成块的真空绝热板芯材。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边缘带锁边的芯材,其特征在于芯材由多层更薄芯材叠层而成,芯材层数大于2层,边缘有线缝合。
所述真空绝热板芯材四周间隔一定距离进行缝线,把多层分开的芯材相互缝接起来,形成边角整齐成块的芯材。
所述缝线为玻璃线,棉线或尼龙线。
所述每段缝线长为20~50mm,间隔距离为50~200mm。
所述缝线处距离芯材外沿20~40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边缘带锁边的芯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机械自动穿针缝线,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
(1)将准备好的芯材按所需芯材层数叠放并相互对齐;
(2)在缝线机上装好所需线后开始缝线;
(3)一段线缝好后,将线头拉紧、固定并打结;
(4)剪去多余线;
(5)移动真空绝热板芯材至下一缝线处开始缝线;
(6)得到边角整齐带锁边的芯材。
应用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缝线方法,可以把多层分开的芯材相互缝接起来,形成边角整齐成块边缘带锁边的真空绝热板芯材,在实际装袋过程中芯材能够成块的装入封装阻隔膜中,保证了多层芯材在袋内的整齐性,避免因分层造成抽真空后形成边角不平整的真空绝热板。
(2)本发明所采用的玻璃线,棉线或尼龙线均耐高温,且对芯材、封装后真空绝热板无任何影响,并不会影响真空绝热板的整体性能。
(3)本发明所述的边缘带锁边的芯材封装成成品后,导热系数更优。
(4)相比人工缝线操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更具自动化,操作更简便,同时更能获得边缘整齐的真空绝热板芯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边缘带锁边芯材的俯视图。
图2是一种边缘带锁边芯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边缘带锁边的芯材包括:多层叠加的芯材10、锁边线20。芯材叠加层数为4层,所用缝线为玻璃线;每段缝线长为20mm,间隔距离为70mm;缝线处距离芯材外沿20mm。
该边缘带锁边的芯材在制备时,采用机械自动穿针缝线,并包括以下顺序的操作步骤:
(1)将准备好的芯材共4层叠放并相互对齐;
(2)在缝线机上装好玻璃线后开始缝线;
(3)一段线缝好后,将线头拉紧、固定并打结;
(4)剪去多余线;
(5)移动真空绝热板芯材至下一缝线处开始缝线;
(6)得到边角整齐带锁边的芯材。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单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的行为。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形式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艾普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维艾普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2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