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抽油杆密封圈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2286.7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石油固井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汪发春 |
地址: | 2155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抽油杆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油杆密封圈,尤其涉及一种油封性能优良、使用寿命持久的新型抽油杆密封圈,属于石油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采油是石油开采行业采油的主要方式。随着国际国内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机械采油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装备的配套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有杆泵、水利活塞泵、潜油电泵和气泵等四种采油形式。其中,有杆抽油是以抽油杆、抽油机和抽油泵为主的有杆抽油系统来实现。在抽油机驱动下,抽油杆带动抽油泵柱塞上下往复运动,将油液抽至地面。在抽油杆上下运动过程中,会带出一定量的原油,造成浪费。因此,人们会在抽油杆上设置密封组件,防止原油的泄漏。
通常,抽油杆和密封圈之间常采用过盈量较大的配合以提高其密封性能,但容易加剧密封圈的损耗,降低其使用寿命,而经常更换密封圈则会影响采油操作生产的效率。因此,在提高密封圈油封性能的同时,如何确保其使用寿命,是人们长期以来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抽油杆密封圈,该密封圈性能稳定,使用寿命持久,其上、下承载面结构设计独特,使密封圈在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同时拥有足够的强度。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抽油杆密封圈,该密封圈主体采用碟形结构设计,其上承载面为斜面,下承载面为弧形面,所述的上承载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30°,所述的下承载面由外弧形面和内弧形面组成,内、外弧形面之间光滑过度,所述的外弧形面为外凸面,内弧形面为内凹面。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承载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5°-30°。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弧形面和内弧形面沿轴向的最大高度差约为5-7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圈的材料为NBR、HNBR、EPDM、FLS或PTFE。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抽油杆密封圈,该密封圈结构独特,其上承载面所采用的斜面结构使密封圈具有足够的强度,确保密封圈持久的使用寿命;而下承载面所采用的弧形面结构有效增大油压的承载面积,降低了油液的泄漏率,使密封圈的使用性能更为优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抽油杆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上承载面,2、下承载面,3、外弧形面,4、内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抽油杆密封圈结构示意图;该密封圈主体采用碟形结构设计,其上承载面1为斜面,下承载面2为弧形面,所述的上承载面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30°,所述的下承载面2由外弧形面3和内弧形面4组成,内、外弧形面之间光滑过度,所述的外弧形面3为外凸面,内弧形面4为内凹面。
本发明中提及的新型抽油杆密封圈的上承载面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5°-30°,该结构有利于缓解由于下承载面2的弧形面结构对密封圈强度所产生的削弱作用,确保密封圈良好的使用寿命。
下承载面2上外弧形面3和内弧形面4沿轴向的最大高度差约为5-7mm,其产生的弧度可有效增大下承载面2的油压承载面积,一般可增大20%-25%,起到降低油液的泄漏率,提高密封圈密封性能的目的。
上述的密封圈的材料可以是NBR、HNBR、EPDM、FLS以及PTFE,制备该种密封圈所需的设备主要为橡胶注射成型机、开炼机以及切胶机。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抽油杆密封圈 ,其特点是:该密封圈结构独特,其上承载面所采用的斜面结构使密封圈具有足够的强度,确保密封圈持久的使用寿命;而下承载面所采用的弧形面结构有效增大油压的承载面积,降低了油液的泄漏率,使密封圈的使用性能更为优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石油固井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石油固井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2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功率因数开关电源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风能新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