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1732.2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苍祺;李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广视角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最常见的是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显示器、横向电场切换(In-Plane Switching,IPS)显示器、多区域垂直配向(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显示器。TN显示器的最大问题在于视角太窄,尤其是在下视角,大约30度左右就会有灰阶反转(grey level inversion)现象。然而,与TN显示器相较,IPS显示器或MVA显示器虽然可提供较广的视角,但制造成本高于TN显示器,且IPS显示器或MVA显示器的透光率只有TN显示器的6~8成,因而必须增加背光模块的亮度,造成背光模块的成本上升及功耗增加,并产生散热不佳的问题。
另外,解决TN显示器的视角问题的另一方案为使用广视角光学补偿膜(Wide Viewing Compensation Film),其虽可将左右视角增加到140度以及上下视角增加到120度,但是没有解决灰阶反转的问题。在大型户外广告看板的应用上,观看者主要是位于显示器下方,因此显示器只需要朝下侧显示广告内容的功能,而不需要广视角的功能,尤其大型户外广告看板需要更高的亮度,因此背光模块中灯管的散热问题便显得更加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具有偏折入射光至特定方位的影像光线偏折装置,例如是具有微结构的光学膜,用于提供特定视角的显示功能,并可配合不同视角的显示而具有广视角的显示功能,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光学膜以及一背光模块。光学膜配置于显示面板上,光学膜具有多个微结构,面对显示面板排列在光学膜上,且此些微结构的排列周期介于90μm~3μm之间。背光模块与光学膜分别配置于显示面板的相对两侧,其中背光模块用以发射一光线,此光线穿透显示面板而入射至光学膜,并通过光学膜的此些微结构偏折光线,以使光线相对于其出光平面的法线偏折20~70度后出光。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光学膜以及一背光模块。光学膜配置于显示面板上,光学膜具有多个微结构,且此些微结构的排列周期介于90μm~3μm之间。背光模块与光学膜分别配置于显示面板的相对两侧,背光模块用以发射一光线。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光学膜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光学膜配置于显示面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光学膜的微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偏转角对于不同折射率的微结构的入射角的模拟图。;
图5为图2中光学膜的微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0~30度的光线进入光学膜前的光形图;
图7为0~30度的光线进入光学膜后的光形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的示意图;
图10A及图10B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的示意图;
图11A及图11B分别为光学膜以胶材配置于显示面板上的示意图;
图12为0~30度的光线进入光学膜后的光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液晶显示器
102:人眼
110、410:显示面板
120、120’、220、320、320’、420a、420b:光学膜
122、122’、222、322a、322b、422、422b:微结构
130、430:背光模块
412a、412b:胶材
A1:柱轴方向
A2:视轴
L:光线
S1:入光平面
S2:出光平面
N1、N2:法线
θ:入射角
β:偏转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1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