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0031.7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7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都筑幸夫;河野宪司;田边广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1L29/36 | 分类号: | H01L29/36;H01L29/739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王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 ||
1.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衬底(10),其具有衬底表面(10a);
多个第二导电类型沟道区(13),其邻近于所述衬底表面(10a)设置;
多个第二导电类型减薄区(18),其邻近于所述衬底表面(10a)设置,在平行于所述衬底表面(10a)的方向上布置所述减薄区(18)和所述沟道区(13),使得至少一个减薄区(18)设置在相邻的沟道区(13)之间;
第一导电类型发射极区(14),其设置在每个所述沟道区(13)的表面层部分上;
第一导电类型空穴阻挡层(19),其设置在每个所述减薄区(18)中,以将所述减薄区(18)划分为邻近于所述衬底表面(10a)的第一部分(18a)和邻近于所述减薄区(18)的底部的第二部分(18b);
发射极电极(21),其连接至所述发射极区(14)和所述第一部分(18a);
集电极层(23),其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0)中的与所述沟道区(13)和所述减薄区(18)分离的位置;以及
集电极电极(24),其电连接至所述集电极层(23),其中
所述空穴阻挡层(19)的面密度小于或等于4.0×1012c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8a)的面密度大于或等于1.1×1012c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集电极层(23)在一个部分提供第一导电类型阴极层(27),并且
所述半导体衬底(10)在平行于所述衬底表面(10a)的方向上包括作为IGBT元件的IGBT区段(25)和作为二极管元件的二极管区段(26),所述IGBT区段(25)由包括除所述阴极层(27)以外的所述集电极层(23)的区段来限定,所述二极管区段(26)由包括所述阴极层(27)的区段来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8a)的面密度小于或等于3.5×1012cm-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空穴阻挡层(19)也设置在所述二极管区段(26)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半导体衬底(10)包括作为漂移层的漂移区,并且
所述漂移区形成有寿命抑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半导体衬底(10)具有邻近于所述衬底表面(10a)的第二导电类型基极层(11)和穿透所述基极层(11)以将所述基极层(11)划分为多个区域的多个沟槽(12),
由所述沟槽(12)所划分的所述基极层(11)的所述多个区域来提供所述沟道区(13)和所述减薄区(18),并且
每个所述沟槽(12)填充有栅极绝缘膜(16)和栅极电极(17),所述栅极绝缘膜(16)设置在所述沟槽(12)的壁表面上,所述栅极电极(17)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膜(1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00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音响固定装置
- 下一篇:电机壳体加工夹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