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其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29482.9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9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媛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方法 电子设备 及其 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其附件。
背景技术
当前,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简称TPC)、触屏手机等电子设备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用户通过TPC及触屏手机等电子设备能够方便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软件,进行工作及游戏。
例如当前有一种平板电脑内的应用程序游戏,需要掷骰子来确定用户下一步的游戏动作,所述应用程序游戏软件会通过在平板电脑的显示屏上提供一个骰子图标,用户通过点击所述骰子图标来告知所述平板电脑用户请求投掷骰子,所述平板电脑运行所述骰子的运行程序,使得所述骰子显示一个随机的点数,进而使得所述平板电脑通过所述随机的点数来进行下一步游戏动作。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通过点击显示屏上提供的图标来进行游戏等过程,用户无法感受到所述图标的实体操作,使得用户的体验感及趣味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其附件,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趣味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识别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以及独立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附件,所述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获取位于所述电子设备预定距离内的所述附件的状态信息;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附件的状态信息,生成操作指令;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操作。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位于所述电子设备预定距离内的附件的状态信息;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附件的状态信息,生成操作指令;
操作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操作。
一种电子设备的附件,所述附件设有射频识别身份标识、近距离无线通讯芯片、陀螺仪、接触感应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其附件,由于通过电子设备获取位于所述电子设备预定距离内的所述附件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生成操作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其附件,能够使得用户通过操控所述附件,来完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和趣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以及独立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附件,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电子设备获取位于所述电子设备预定距离内的所述附件的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显示屏,则所述位于所述电子设备预定距离内可以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覆盖面积上,或者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个面延伸的延伸距离构成的空间内,但不仅局限于此。
具体的,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识别所述附件,以获取得到所述附件的状态信息;或者所述电子设备可以直接接收所述附件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附件自身确定的状态信息,但不仅局限于此。
具体的,可以在所述电子设备获取到所述附件的状态满足预定条件时,获取所述附件的状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94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